当前位置: 汉语言>>课程建设>>教材案例库>>正文
 

作文教学—《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全景再现

2018年09月27日 23:48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杨继光 点击:[]

教学目标

1.体会思考之“乐”。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对常见生活情境深入思考,体验认识的逐步“深刻”。

2.总结深刻之“法”。学生根据课堂体验总结关于“深刻”的方法,借助教材加以规范,学以致用。

3.感受思考之“美”。引导学生做一个心中有他人的能独立思考、拒绝平庸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当堂写作,通过教师引导,实现学生认识的逐步深化,实现作品当堂升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由葡萄的吃法导入:

面对一串葡萄,你平时都是从好的开始吃,还是从坏的开始吃?

只有这两种顺序吗?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别人什么样的葡萄吃法?

二、吃葡萄,悟人生

(一)佛家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最朴素、最细微的生活场景当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一个人吃葡萄的方法,往往可以折射出一个人做事的方法,甚至是生活态度、人生理念。

这话你同意不?

(二)以钱锺书的名言做示范,启迪深入思考。

【幻灯片显示】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是乐观的,因为他每吃的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好的;而第二种人应该是悲观的,因为每吃的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因为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幻灯片显示】吃葡萄,悟人生:大家能不能也选一种自己欣赏的吃葡萄的方法来阐述你对人生、对生活的理解呢?

三、交流感悟,展示作品

(一)同学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展示分享,教师根据学生作品作相应评点。点评中注意学生认识方法和表述方法的总结。

(二)有思考的人的确可以从细微之处洞察人生,有的吃法没有选,是不是这些吃法没有人生的态度?我们能不能一起来感悟一种吃法?

(三)有没有人“只吃坏葡萄”,如何认识这一点?

四、智慧碰撞,完善观点

碰撞出智慧,你们能不能指出对方观点的缺陷所在?能不能借助否定另外一种吃法的方式来进一步印证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呢?

五、规律总结,回扣教材

(一)通过交流,我们已经认识得非常深刻了。回顾我们整个练习的过程,大家能不能围绕如何“让认识更深刻”总结一些方法,以此指导我们对事物的思考?

(二)回看教材,提取教材中的观点。看看编写教材的专家给我们总结了哪些可以让认识更深刻的方法。

六、学以致用,深化提升

我们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再加上专家的智慧,来重新审视我们刚才的作品,看看能不能采用其中的方法,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将我们的文字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让我们的文字更上层楼。

小组交流后,选择同学发言。交流中注意,经过修改,作品多采用了什么方法?增加了什么内容?还可以增加什么内容?

七、课堂结语,布置作业

深刻永无止境,思索别有洞天。随着我们阅读量的增加,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增加和掌握的方法越来越多。思想者是高贵的,我们拒绝做思想平庸的人。

1小时作业:就今天的话题进一步思考,整理课上形成的文字,写成不少于800字文章。

一生的作业:拒绝平庸,独立思考,做一个有着深刻思想的人。

【板书】

教师提前准备的感悟

【吃法1】只吃好的【点评:把握精华,摒弃不足,追求卓越,拒绝平庸。】

总有一些事情有好坏之分,不愿去沾染的事,何必强求内心去接受。既然可以避开坏的方面,只求好的方面,那么我愿意只看到世界的美好。这不是挑剔而是对本真的渴望。生活可能给予我很多,有美好也有磨难,我只希望将美好保留,忘记那些不美好的曾经。

【吃法2】只吃坏的【点评:品味困苦,奉献甘甜,为爱而苦,甘之如饴。】

我,心甘情愿,把最好的,留给我生命中最爱的人。你也许说,我把美好都献给爱人,生命该有多么苦涩。可你是否明晓,有些人,曾经在他人生中最甜蜜的时刻,分给你美好,承担你苦涩。而今,我也有了甜甜的那颗,于是,爱人的每一口甜蜜,都是我生命中最饱满的幸福。

【吃法3】先吃坏的,再吃好的【点评:先苦后甜,化苦为甜,奋斗追梦,保持希望。】

吃下的一粒粒“坏葡萄”仿佛是咽下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奔波,比如年少时为了完成一篇作文灯下苦思的烦恼,比如成年后为了一份计划的完美而焦头烂额。这坏葡萄的酸涩像是走向理想的路上那一份又一份孤独。前方的“甜葡萄”是一把希望的火把,这份光无论何时点亮,都可终其一生。那颗理想化成的“好葡萄”总可以留在最后,有了走向它的奋斗,又何愁葡萄过了期?时间永远恩赐那些付出过的人。在拥有吃苦资本的年纪,何必急于让自己沉溺于甘甜,应该让自己经历等待的焦灼、奋斗的快乐。

【吃法4】先吃好的,再吃坏的【点评:把握当下,不惧未来,尽力而为,及时建功。】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保质期限。先吃好葡萄就像积极地去拥抱身边美好的事物,抓住机遇。如果明日机遇与缘分都摆在手边,你却矜持地转身,那么时光的洪流会把美好全部冲走。

先吃最好的,发挥自己的全力,就是不留遗憾,活在当下,把握现在。

【吃法5】用葡萄来酿酒【点评:酝酿时光,沉淀精华,铸造自我,品味醇厚。】

我不留恋纷乱的花花世界,不畏惧黑暗,不在意孤独等待,愿意用毕生去等待去执着追求。酿酒人把好葡萄坏葡萄酿进同一杯酒,而岁月把悲欢起伏纳进同一条生命的河。让恒心毅力与青春岁月一起沉淀。那清冽的液体里是年华的积蓄,是无悔的守候,比葡萄更香郁,也更陈久。

把葡萄酿成美酒,是对未来的投资和期许。在看似漫长的过程中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放下一颗浮华的心来等待另一个成功的到来。放下一个已有的成就不容易,等待它们酿成另一个成就更不容易,而在这种种的不易中,更锤炼了我们的心灵。

【吃法6】随机吃,赶上哪个吃哪个【点评:随缘自适,悦纳甘苦,保持好奇,享受惊喜。】

生活不能由我们选择,必然有好有坏,我不愿行乐一时后悔终老;也不愿悲苦消沉未及欢笑。命运赋予我们美好我们就享受其中,赋予我们残缺我们就安然处之,唯此,我们才能欣赏完整的人生,体会酸甜苦辣,这不是逆来顺受,而是积极从容;这不是放弃争取,而是品味人生。你永远不知道你明天所面对的是怎样的葡萄,怎样的世界。这更像是一场不确定的赌局,激情刺激藏在一个个未知的葡萄里。无论葡萄酸甜,无论明天是阴暗还是依旧蔚蓝的天空,我都一并笑纳。这等狂放的洒脱,是随机的冒险,更是人生本该有的豪迈底色。充满不确定的惊喜,人生更为厚重精彩。

【吃法7】把葡萄晒成葡萄干【点评:酝酿时光,沉淀精华,铸造自我,品味醇厚。】

生活中,人们往往缺少一份等待。在你经历了等待的痛苦之后,你才可以品尝沉淀的精华。葡萄经历了阳光与风雨的历练,失去的是撑起它的水分,换来的却是绝对的甘醇和历久弥珍。当你欣然接受了它皱缩的外表时,那唇齿间重新浸润开的滋味一定比过枝头的新鲜。

【吃法8】把葡萄榨汁【点评:悦纳五味,珍惜全部。】

把葡萄榨成汁,别为了辨别好坏排列顺序而劳心费神,也不用因吃到好的而兴奋,为吃到坏的而愁苦。葡萄本就是长在一条枝上的,无论葡萄是大或小,红或绿,在汁中都能融在一起,为它的香味做出自己的贡献。它有甘甜有酸涩,有每一颗葡萄的味道。如此的一杯,才叫做人生。

【吃法9】将葡萄制成冰糖葫芦【点评:诗意之心,精致生活。】

这是一个创作精致的过程,是品味生活的过程。在串成串、酿糖汁、沾葡萄的过程中,葡萄变得更精致。生活的智慧在于学会把本就珍贵的事情保存得更久。既吃到葡萄又吃到糖葫芦,这也是把一份快乐变成两份,将一种拥有化为两种。财富不是你手中有什么,而是你能把手中的东西做成什么。这样的智慧是独特的,这样的幸福是你所独有的。

【吃法10】好坏间隔【点评:运用智慧,巧妙经营,编织生活,创造幸福。】

【吃法1 1】好坏一起【点评:得祸中福,警福中祸,接纳全部,珍惜拥有。】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堂课。我远道而来,从石家庄带来这么一串葡萄。(展示一串葡萄)这是一串饱经颠簸的葡萄,从石家庄颠簸到这儿,本来呢我想让大家尝尝鲜,结果呢,到现在有的已经快要坏掉了,有的已经坏掉了。那么我拿到这样一串葡萄的时候,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平时吃葡萄,有好有坏的话,你会从好的开始吃,还是从坏的开始吃?

生:从好的开始吃。

生:从坏的开始吃。

师:你从坏的开始吃。你来说说,你从坏的开始吃,为什么?

生:我从坏的开始吃,慢慢吃,然后好的留在后面,等一下吃一个,再等一会吃一个,慢慢享受吧。而坏的,要赶紧要把它解决掉。

师:非常好,请坐,还是一种很实在的吃法。那么,由好的开始吃,由坏的开始吃,只有这两种顺序吗?

生:好坏一起吃。

师:一好一坏一起吃,很有创意的吃法。(学生笑)

生:不吃坏的,只吃好的。

师:好,有智慧。还有别的吃法吗?

生:把坏的留给别的人。(学生笑)

生:好的放坏了,和坏的一起吃。(学生笑)

师:你这估计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吃法。(学生笑)我们自己平时吃葡萄的时候怎么吃?

生:随意吃。

师:拿到一串葡萄,赶上哪一颗吃哪一颗,随便吃。有没有同学玩游戏,一口吃一颗好的,一口吃一颗坏的。(学生笑)

师:你平时见到别人都怎么吃葡萄,葡萄还有什么样的做法和吃法?

生:榨汁。

师:很好啊,可以榨葡萄汁。

生:酿酒。

师:葡萄酒。

生:葡萄干。

师:晒葡萄干。非常好。一串葡萄有很多种吃法。大家注意,我从石家庄带来的可不是一串普通的葡萄,这是一串相当神秘的葡萄。(学生笑)我们要通过它来学习作文当中的一个关于深刻的问题。(板书“深刻”)

师:生活的奥妙就在于,在一个很细微、很平常的事物身上可能就隐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观察所能达到的限度往往在于他对事物认识的深刻程度。那么我们如何让我们的认识更深刻呢,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就吃葡萄而言,它是一件生活小事,但是当我们决定要选择一种葡萄的吃法的时候,这种葡萄吃法的选择往往就折射出你内心深处的一种做事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方法,甚至是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哲理。认不认可?

(学生笑)

师:是不是有点太玄了?

(学生笑,点头)

师:我们看一个吃葡萄的高手,钱锺书先生,他有一段这样的话——

【投影显示】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是乐观的,因为他每吃的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好的;而第二种人应该是悲观的,因为每吃的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因为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师:钱老爷子的认识怎么样?

生:深得我意。

师:深得你意啊!你是选择吃坏葡萄的,所以你还有希望。(学生笑)你还很有希望啊!

师:但是这里面有一句话你们是不是认可?

生:世界上只有两种人。

师: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吗?

生:不一定。

师:不一定。因为我们刚才已经找到了很多种吃法。只吃好的,只吃坏的,好的坏的一起吃,好的坏的间隔着,先吃好的再吃坏的,先吃坏的再吃好的,酿酒,榨汁,晒干,我刚才看到有一个同学正在吃用桔子做的罐头,那葡萄是不是也有罐头呢?

生:有。

师:还可以榨汁啊!很多种吃法,你最欣赏哪一种?你最欣赏的这种吃法里面,蕴含着你对人生和生活怎样的一种思考呢?我们来写一写,看看我们站在钱老爷子的肩膀上,能不能看得更远,悟得更透彻。我们提一个要求——

【投影显示】吃葡萄,悟人生:选择自己欣赏的吃葡萄的方法,借此来阐述你对人生、对生活的理解。

要求:140个字以内。书写规范,表述严密,入情入理,力求深刻。

师:选择自己欣赏的吃葡萄的方法,(板书“吃法”)借此来阐述你对人生、对生活的理解。我们的要求是一条微博的长度,140个字,我给大家发了方格纸,你数一数字数,要求:书写规范,表述严密,人情人理,力求深刻。

(板书:只好,只坏,由好到坏,由坏到好,间隔,一起,酿酒,晒干,罐头……)

(约8分钟后,巡视看到大多数同学都写完了)

师:好了,谁来给我们分享一下你吃葡萄的体会和感受。哪位同学先来?好的,这位同学先来。

生:当你把好坏葡萄都一股脑地丢进榨汁机时,你心里……

师:对不起,停一下。你写的文辞一定非常漂亮,你能不能用更好的方式把它读出来。

生:我选的是榨汁的吃法。当你把好坏葡萄都一股脑地丢进榨汁机时,你心里不自禁地涌出一种痛快感。葡萄脱除了它的外衣,便再无差别,人类也再不能分辨它的好坏了。紫色的高贵的汁滴入透明的玻璃杯中,然后你欣喜地大口饮下。人生当是如此,美味当中透着苦涩,苦涩又点缀着美味。当你光吃葡萄时,你会抛弃苦涩而当你榨汁时,却不会因为苦涩而影响甜美。(学生、观众掌声)

师:非常好,非常精彩。这个同学把葡萄汁摒弃了葡萄好与坏的区别而给人带来新鲜感受的这种体验当成了人生的一种体验,写得非常漂亮,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从葡萄的吃法引申到一种人生的态度上去了,很好,还有谁来和我们分享?好,这位同学。

生:我选择的是不管好的坏的随便吃。

师:好的,你来说一说为什么随便吃?

生:一串葡萄亦如一部人生。好葡萄就如得意,坏葡萄好似失意.得意失意都是无法预测的。人生就是在得意与失意中前进的,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布满荆棘的野路,未来人生应该是,吃到好葡萄,就是走上大路,我们便信步前行;吃到坏葡萄,就是遇到荆棘,我们便披荆斩棘,再继续努力,这样才是真正的人生。(观众、学生掌声)

师:非常好。你的这种吃法像是历经了人生的沧桑,得意失意,切莫在意,很有大家的风度!还有谁来?

生:我选的是吃葡萄只吃好的。

师:你来说说只吃好的。

生:吃葡萄只吃好的,那么能吃到的便都是好的;如果只吃坏的,就算是从坏的开始吃,吃到最后也都变成了坏的。吃一串葡萄,如果到最后连好的滋味都没有尝到,那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吗?就像考试的时候,如果从难题开始解,难题解不出,容易的题没有时间解,那我们考试的结果一定是非常糟糕的。生活也许不会等你吃完坏葡萄,舍弃也是一种智慧,即使只有回忆,我也可以骄傲地说,我曾经尝过它的味道,经历过,便不再后悔。(观众、学生掌声)

师:漂亮,很理性的一种吃法。时光不等人,机会不等人,考试的时候得分不等人,对吧?非常好,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谁来谈一谈?好的,你来试一试,和她一样吗?

生:我的观点是只吃好的,不吃坏的。尽管吃到肚子里的分量少了,但是每一分滋味都是妙的,每一刻都知道下一刻也是甜的。可以说是既有了口福的回忆,又有了可喜的希望,如此一来,就算是只能享有一瞬的完满也无憾了。有了灿烂的那一霎,就算是当过了一次怒放的昙花,其余的时候是沉寂还是消逝,都无所谓了。(观众、学生掌声)

师:这是一种把握人生式的吃法,每一刻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的。

生:我是选择把葡萄酿成酒。

师:酿酒,很诗意的一种吃法。你来说一说。

生:葡萄酒越放越醇,不用担心放坏的问题,且时间越久,反而越珍贵。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酿出好酒来,这对人的技术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葡萄酒虽好,却对人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你愿意付出得越多,你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这样不断努力的人生,才真正的有意义。(观众、学生掌声)

师:非常好,她把酿酒当成一种能力来对自己的人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等待酒香的那一刻所需要的何止只有能力呢?何止只有能力呢?大家可以来思考。还有吗?大家来谈一谈。

生:我也更欣赏吃好的。

师:你来说一说。

生:首先,葡萄是种不能长久保鲜的食物,若先吃坏的,等回头再吃好的时候,却发现坏的也变成了坏的,剩下的只有后悔与捶胸顿足了吧。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从好的吃起,起码我还享受过好的,即使不能天长地久,也曾经拥有过吧!

(观众、学生赞叹声,掌声)

师:你的发言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宁可有过错,千万别错过,有好机会的时候,还是要及时地把握。非常好。还有别的吃法吗?来,这位小伙子。

生:我脱稿来说。

师:好的,听听你的看法。

生:我是很赞同一起吃的。就像在社会中,无论是好人坏人,我生下来我就是有用的。我们必须要尊重他人,即使是坏葡萄,它也曾经是好过的,我们必须要去尝一尝它的味道。我们必须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我们就要尊重,我们吃下它,品尝这种味道。只有尊重他们,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我们必须尊重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人,不管它是成功,还是失败,这样我们成为赢得别人尊重的人,一个不会尊重他们的人是永远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的。(掌声)

师:我非常欣赏你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因为一串葡萄有好坏,一个人,有优点,优缺点。对人的时候,不要只盯着别人的好处,更不能只看到别人的坏处。好坏一起来,我爱你的全部。(笑声)

师:好,还有谁来谈一谈?好的,你来,看看你是不是比刚才说得更好。

生:没人先吃坏的,我来吃。一串葡萄有好有坏,如果只吃好的,那你就逃避了现实。坏葡萄在那里,你不吃,就像是生活中挫折是有的,你不能去逃避它,要勇敢地面对它。我认为苦尽甘来才是真正的甜美。与其在人生路上先辉煌后落魄,不如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踏实走上去,最后把人生定格在最辉煌的一刻。(掌声)

师:非常好,非常积极。这是一种敢于面对生活,能从生活的痛苦当中不断超越的做法。我们还有几种吃法没有说到。有只吃坏葡萄的同学吗?(学生笑)

师:大家想一想,还真有这样的一种吃法。关于这一点,我也一直在思考,我在想,很多时候我们吃过的葡萄是别人帮助我们选择过的。于是我想了几句话:我,心甘情愿,把我最好的葡萄,留给我生命中的最重要、最爱的人。你也许说,我把美好都献给爱人,你的一生会多么苦涩。我们有一句话叫,为爱吃苦,甘之如饴。我们心爱的人每一口的甜蜜,都不仅甜到他的口上,也甜在我们心里,都是我生命中,最饱满的幸福。对不对?

生:(掌声)

师:想一想,很多时候,谁替你吃了苦葡萄?我可以想到,会不会有我们的父母,范围如果再大一点,我们这个社会里的那些苦葡萄,有没有人愿意自己主动去承担的?社会繁华,有着无数的好葡萄,可是有的人在面对这样的选择的时候,转身而退,选择了一颗苦葡萄,而把这样的一颗苦葡萄酝酿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幸福与甜美。想一想那些深入山区的志愿者,对不对?所以,每一种看似不是很起眼的吃法当中可能都蕴含着一种体验。刚才我看到一个同学在吃橘子做的罐头,那么葡萄也可以做罐头啊,你说罐头当中能有一种什么样的收获呢?(笑声)

生:罐头里面不仅仅有水果,它还有水果汁。(笑)

师:还有甜甜的水果汁。

生:那个水果是浸泡在甜甜的水里面的,所以我觉得吃的时候,好甜的。(笑声)

师:其实大家可以帮她想一想,一瓶葡萄做成的罐头,比原来的葡萄多了什么?

生:口味。

师:除了口味,还延长了——

生:存放的时间。

师:多了一份视觉上的——

生:美感。

师:多了一份视觉上的美感。请坐,你可以再思考,你的罐头可不要白吃哦。大家想一想,一串葡萄可以放在罐头瓶里延长保质期,那么一个人的生命如何能把一些美好的东西得到保存呢?

生:写在文字上。

生:拍在影像里。

师:最重要的是把你的过往放在——

生:心中。

师:放在心中,放在感恩你的人的心中,不要让人恨你一辈子。

师:那么现在,大家看一看,这些吃法当中,我们已经把一串葡萄和我们的人生联系起来了。但是我发现有一点,在我们刚才阐述的观点当中,我们有一些观点是冲突的,对立的。有些同学只吃好的,有的同学就只吃坏的,有的由好的先吃,有的由坏的先吃。这些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和谁一起吃葡萄?

生:(笑声)喜欢和只吃坏的人一起吃葡萄。

师:你们都喜欢和只吃坏的人一起吃葡萄,为什么?

生:(笑)这样就能吃好葡萄。

师:这样的话,给你剩下的都是好葡萄。想了,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很多问题的原因。

生:(点头)对。

师:我在这里点到为止,你可以自己去思考了,为什么?你刚才一开始说只吃坏葡萄,支持坏葡萄的话这个人会不会很吃亏?

生:(点头)

师:我们刚讲了有人只吃坏葡萄。如果有人把只吃坏葡萄当成吃亏的话,那么说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一个总喜欢吃好葡萄的人,慢慢地就没有人喜欢和他一起吃葡萄。对不对?只喜欢吃坏葡萄的人,我们愿意和他一起吃葡萄,我不希望大家只是希望吃到好葡萄,而是更看到这个人身上所散发出的魅力,这其中的精神往往能为他赢得更多的幸福。因此你更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而且你有好葡萄的时候,你也愿意让他吃好葡萄,而不会让他总吃坏葡萄。这就是体验。当我们一个劲儿地沿着自己的思路向下思考的时候,你可以这样来思考啊。我们能不能形成智慧的碰撞。你坚持你自己的吃法,对方的同学坚持了和你相反的一种吃法。你能不能在现有的稿子基础上加上一部分,指出与你相对立的吃法的缺陷所在,借否定了他的吃法来进一步印证自己的吃法是有合理意义的。那好,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你在你现有的稿子上,来思考一下,如何来接否定对方的观点来进一步印证自己的看法?

【幻灯片显示】智慧碰撞:能不能指出对方观点缺陷所在?能不能借助否定对方来进一步印证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呢?

师:提醒大家要注意,新加上的文字和原有文字之间要注意衔接。

(约5分钟,学生写,老师板书“思悟——思辨”)

生:一串葡萄,由好到坏地吃,当你沉醉于美好时,你同时要面对越来越深的苦涩。你所有吃到的葡萄和先前吃到的形成对比,都是苦的。这样子吃到最后,即使你可以拥有回忆,在我看来也是相当悲催的。所以我的看法是由坏到好的吃,最苦最累的都过来了,接下来,无论面对什么,都比之前好,这样的话,一串葡萄有好有坏,会有一个越来越好的过程,这是我所认可的。

师:前面吃过的苦,会让后面的甜蜜更加甜蜜。很好,还有别的理解吗?

生:我想把酿酒与罐头作比较。

师:很期待,看看是不是比刚才更深入。

生:两者虽然都是延长了水果的存放时间,但是酿酒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积累了更多的厚重感。唇齿之间所品味到的便不仅仅是水果本身,还有酒香醉人,更能品味到自己多年以前的当时的心情。历经岁月之后的自己与当年进行对比,所以我觉得在酿酒的问题上面,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下,多年之后你还可以保持现在的赤子之心吗?

师:多年之后你还可以保持现在的赤子之心吗?非常好。(掌声)那酿酒与做罐头作对比,我们都知道罐头做完之后它的营养会怎么样?

生:营养会流失一部分。

师:它的营养不如鲜果好。而葡萄酒在酿制的过程中,它吸取了日月的精华,开始增加自身的价值。对于人来讲也是在岁月的历练中把自己变得丰厚。

生:我想把先吃好葡萄和先吃坏葡萄做对比,一起讲一下。

师:好的,请。

生:吃到好葡萄,个大味甜,心里也跟着滋润,可以好好享受一番。而葡萄坏了,吃到既伤身体,又影响心情,不可不可。说什么丢了浪费,我一点都不相信。细细想来,人生亦是如此。不分好坏一起吃,不挑选,不思考,得过且过,这不是良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过精致的生活,享受美好的。过自己所爱所乐的生活,幸福之中来一个水晶葡萄,方为妙招。(热烈掌声)

师:随意的吃法在她看来,是有一些过于被动了,人生还是应该多一份主动地选择。你同意吗?你刚才是随便吃的?(笑声)

生:我觉得,我不赞成按顺序吃,比如先好后坏这样的吃法。因为如果随便吃,我就像生活在人间。从好的到坏的,就像是从天堂掉人了地狱。从坏的到好的,就会像是从地狱升入天堂。地狱是十分十分的痛苦,天堂是十分十分的幸福。先吃好的再吃坏的,就像是你在经历了一段很幸福的时光突然掉入地狱之中;如果你吃完坏的再吃好的,但是你还是经过了一段非常苦痛的时期。如果是随便吃,不按顺序,赶上哪个算哪个,这样子幸福是有的,有苦痛也是不会很多的,只有一点点。而且是这边一下那边一下,这样子。(笑声)所以我觉得随便吃,这样会……

师: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对,平平淡淡,幸福和痛苦是交织的。

师:非常好。谢谢你的分享。大家想一想,其实,我们每一种不同的葡萄的吃法,可能对应了我们生活中不同境遇下,甚至是不同年龄段的一种体会。像这位同学好像已经经历了世事沧桑,老来看着夕阳,夕阳无限好,但是在我这里,我已经看透了天堂和地狱,对不对。而人生年轻的时候,可能更应该主动地追求,主动去改变,主动去超越和提升。不同的年龄和境遇有着不同的体会。大家想一想,我们一串葡萄已经吃得足够深刻了,要比钱锺书老爷子吃的还有人生的韵味。

师:那么我们总结一下,从一开始看到一串葡萄,到现在我们形成这样的结论,我们能从中吸收到哪些对你的认识有帮助的方法呢?我们能不能从“思悟”和“思辨”中总结出一个方法。每人一条,来说一说,你觉得,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得流畅和深刻。

师:你来说一说,你刚才一直都没有发言,你一直在聆听。他们的发言有哪些好处值得你来吸收?

生:比方说,酿酒吧,我们要学会把现有的美好保存起来,并且在回忆中让他更加美好。还有的话,随意吃,我感觉就是……

师:你从大家的这些吃法中,包括你提炼出这种理念的方法中,能不能总结出思考方法上对大家有帮助的东西,告诉大家怎么才能想到这些。

生:先好的再坏的……

师:提炼出的认识方法和写作方法。

生:哦,写作方法。就是,你要从细微之处寻找到真实的道理。

师:(板书:由表及里)从细微之处深入到内核中寻找到真实的道理。你这句话非常好,几乎说到了他们所有的总结。请坐。还有吗?

生: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比如说我看到这串葡萄的时候,首先想到我怎样吃,我就可以想,可以从好的吃,从坏的吃,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师:角度之间的碰撞,碰撞出火花。(板书:碰撞)还有吗?

生:就是,从好到坏和从坏到好,这是一种顺序;酿酒、做罐头这是吃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展开思维。

师:角度的区别可以加深我们思维的深度。(板书:角度)

生:看到一个现象你要去提问,比如,我看到一串葡萄,我会想,我会怎么吃这一串葡萄呢,然后我会继续想,我为什么这样吃这串葡萄?为什么不用别的方法吃呢?有了问题你再去寻找答案。

师:有了问题你再去寻找答案,由果及因。(板书:由果及因)非常好,请坐。还有吗?

师:大家刚才在批驳对方观点的时候,会说,你的观点虽然……虽然……或者说即使……即使……尽管如此,但是我认为。尽管如此,这是一个什么关系的词语?

生:转折关系。

师:当中带有递进的成分,它就让你的思维,由浅——

生:入深。

师:由浅人深。很好,所以这样的词语要求会说。还有我们会说“但是,我觉得……”“但是”是个什么关系的词?

生:转折关系。

师:转折的话,你对前面的观点还认可吗?

生:(摇头)

师:这叫做由对错误的否定,提取到正确观点,由误——

生:到正。

师:由误到正。那么现在我们看一看教材,看一看编写教材的专家们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可以让我们认识更加深刻的方法。

师:大家快速地浏览教材,提取其中的关键句、核心信息。

师: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你从专家的提醒中学到了什么?

生:首先,我觉得深宽认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师:多问几个为什么,最基本方法是发现问题,多问为什么。

生:然后就是要在已有的结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刻的思考。

师:在已有的结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思考,好,大家把这样的名词标上,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有这样的角度.还有吗?

生:还有就是前面讲过的碰撞和由表及里的一些方法。

师:由表及里,好的。大家仔细去想我刚才提到的这几个词。咱们文章里也在说,“尽管如此”、“虽然……但是……”其实这不简单是一个字面意思的递进和转折,它更多的是在把我们的思维引向深刻,打开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的空间。当我们可以学会说“你的见解虽然很好,但是我认为……”的时候,其实就是你在自己思辨他的看法,确立自己的看法。

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和专家的见解可以说不谋而合。那么在现在呢,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现在的作品,我们刚才由葡萄到人生的态度和理念。其实有的同学的看法当中已经流露出来了,这种提升还可以有更深的角度,大家想一想,你的这种吃法会得到当今社会哪些人的认可呢?能用你的人生态度去解释,或者是去分析我们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吗?

师:可以想一想,我们前后桌的同学讨论讨论。2、4、6排的同学不动,1、3、5排的同学向后转,面对面地讨论讨论,你们觉得你们发现的哪一种生活的态度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更加完善有帮助?针对哪一类的现象?(板书:——深化。联系社会现实。)

师:在下面的过程当中要有意识地组织你自己的见解和语言来完善你现有的看法。好了,哪一组来推荐代表给我们来说一说?

生:我们组觉得有三种吃法吧,我觉得是只吃好的,她觉得是榨汁,后面两个人觉得是酿酒,我们觉得这就可以归纳成社会上的三类人吧。

师:社会上的三类人,大家注意听,看看有没有道理。

生:只吃好的我觉得就是一开始那种年轻人,特别就是刚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觉得自己要做出一番怎么样的事业,有那种特别蓬勃的感觉,就是有一种不怕苦的精神。然后就是经历了一点挫折,大概是到了青年、中年的时候,觉得这种苦是无法避免的,就用甜去掩盖它,就接受了又有苦又有甜的这个事实,那就是榨汁。然后再往后面走,我觉得是因为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阅历不断地积累,就会明白在等待之后所尝来的那种甜它比一开始吃到的那种甜要更加深刻,而且更为香甜,就变成了酿酒这一种方法。

师:非常好,你指出了人生的三个阶段,三种社会上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等待之后的成果。其实大家想一想,这个等待如果仅就吃而言,可能是由葡萄到葡萄酒,那么人生当中还有哪些是需要我们沉下心来,去提炼,去提升,而不是追求当下立刻得到满足的那种状况?我们现在的社会的浮躁、人心的浮动,更多的就是因为缺少这种积淀之后的厚重感。人心都想着一唱成名、一夜暴富,你就告诉他,人生应该像葡萄酒一样,追求生的韵味,对吧?还有哪些同学来联系生活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师:好,我们把这样一个问题来留到课下思考,我们留这样一个作业——

【幻灯片显示】作业:

1小时作业:就今天的话题进一步思考,整理课上形成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一生的作业:拒绝平庸,独立思考,做一个有深刻思想的人。

师:就今天的话题进一步思考,整理课上我们形成的文字,把你对葡萄、对人生、生活、社会现象最紧密地关联起来,形成一篇独立的文章。我们还要留一个一生的作业,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这种深刻、由果及因的这种深刻,会随着我们阅历不断的增加而更加深刻,没有最深刻,只有更深刻。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这串葡萄,这个同学运气不错,我们来送给他。

谢谢大家!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掌声)

师: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一)

我所执教的是苏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中的写作部分《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由于河北省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这次执教这一课是我第一次使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由于比赛时间的限制,我未能对全部苏教版写作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只是针对必修五的四节写作课进行了学习。我对这四课有一个粗浅的认识,那就是在写作的指导上,苏教版教材不是把“作”的方法和技巧放在首位,而是把学生的“人文情怀”“公民意识”“真情实感”和“认识”放在首位,或者说是以培育情怀、启迪思想为主,以作文技巧和方法为辅。特别对“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这一课来讲,尤其如此。写得深刻,首先取决于“认识”得深刻。正如第四单元序言中说:  “思想是美丽的,思想是快乐的,创新的思维总是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学会怀疑,学会思辨,真理之门才能向我们敞开。”

同时,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逍遥游》《兰亭集序》《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为什么而活着》都在启迪我们,在思想上,要有对人、对世界更深入的哲学思考;在写作上,要学会以小见大、化抽象为形象地阐述自己的思考。因此,这一单元后的写作指导课《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应该实现这样两者的有机结合。

我认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思维之乐,并同时直观地体会到认识的逐步深刻,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首先需要选取恰当的切入话题,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的乐趣;其次要让学生形成对该话题的初始观点,并以此初始观点为基础,在老师和同学的启发之下,实现观点的有梯度的升格;三是对升格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出写作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四是在一般性规律和方法的指导下,实现学生观点深刻性的再度提升。

(二)

为此,我设计了这一堂课的几个环节: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出发,以常见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因其情境常见而不常思,故而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深刻”。从实际课堂效果来看,“一串葡萄有多少吃法”,“吃葡萄,悟人生”这两个环节还是达到了预设的目的,学生参与热情被激发,思维被开启,为后面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充分写作,充分展示

“写作”在作文指导课中是必须要有的环节,但我在这一节比赛性质的公开课中拿出近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进行思考写作,在一开始还是有些顾虑的,担心这样的“安静”会成为课堂冷场的表现。但是从后面的课堂效果和专家老师的点评来看,这样的“冒险”还是值得的,因为只要学生思维不停止,其实就不能算是冷场。学生写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初始观点进行梳理和深化的过程,如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所说: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样的调整需要时间的保证。从作品展示交流的效果来看,学生作品的质量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们的每一次展示都能赢得听课老师们的掌声。学生们的认识,角度多,有深度,非常好地实现了由“生活情境”到“人生哲理”的第一次跨越。

3.智慧碰撞,现场提升

备课时,我担心的是,如果学生在第一步就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那么,接下来,我该如何让他们的观点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实现当堂升格。通过针对各种角度自己来写感悟,我发现,多数情况下,我们确立观点的时候,还是从自己的观点正向立意的,很少能有意识地正反结合着来论述。而教材上所说的“不同观点之间进行碰撞,可以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也启迪我可以在“碰撞”一词上作文。

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自己观点对立的其他观点,指出对方观点的缺陷所在,借助否定该观点的方式来进一步印证和完善自己的观点。从现场效果看,  “按照一定顺序吃”与“随意吃”形成了碰撞,“酿酒”与“做罐头”也擦出了火花。如果时间充分的话,还应该有更好的展示。

4.总结规律,回扣教材

我设想过,先让学生读教材,学方法,利用方法去写作。但是后来否定了自己这个安排。因为这样,学生固然可以对方法有更清楚的认识,但是带着使用某种方法的任务去写作,难免让写作的过程受到约束,也降低了他们的兴趣。于是我先让学生自由写作,从他们的优秀作品中,有意识地发现和表扬他们使用到的好的方法,之后由学生自己去总结,总结完了之后再去回扣教材。这时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很多观点和专家的看法不谋而合,这样更增加了他们对教材观点的认同感。

同时教材也给出了学生关注较少的一些表达细节,比如对“不仅如此”“但是”“然而”等词的重视,让我意识到,在议论文中使用这些词不仅仅是一个词语的选择,更是思维空间的拓展。

还有一些小的技巧可能是教材没有写的,由他们自己提出来,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5.学以致用,再次提升

在学生对写作的方法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再多使用一种或几种自己刚刚学到的方法,联系生活和社会再次思考,使自己的观点再次提升。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将这一环节改成了小组内讨论,受时间的限制,这一环节展开得不充分,虽有不错的学生课上表现,但仍显仓促。如果再有时间让学生认真思考,认真修改,我想应该会有更好的作品。最后我只能将这一要求以作业的形式留到课下,希望在课下学生能有充分的思考,来完善上课时的作品,形成一篇完整的作品。

(三)

特别需要说的是,对于写作指导课,很多对学生的点评都是当堂生成、难以预设的,这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老师有更敏锐的眼光和更机智的反应,针对学生课堂的表现作出更恰当更有效的点评。这也是作文指导课非常难的一点。为此,我在课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上还是有许多需要应变的地方,也因此,我的前半节课有些点评语言显得不够精炼,使得教学进程显得有些慢,最后的教学环节显得仓促。

在学生展示作品过程中,在学生没有想到的地方,我来提醒一下,点到为止,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在学生已经表达得很好的地方,我帮其凝练语言,提升表现力。因为我觉得,对学生观点最有效的表扬不是简单的肯定,而是通过老师的点评让大家更加认可该学生的观点。这对他是一种带期望的真诚鼓励,对别人也是一种带动和启发。这是我这一节课的一个收获。

(四)

总会有一些遗憾让你懊恼不已。

参加这样一次比赛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虽然我在课前就在努力调整,虽然刚上课的时候我放慢语速“故作沉稳”,但是手心里的汗和写错字的板书还是毫不留情地宣布了我的紧张。特别是下课看到自己写错的题目,真是觉得可气又可笑。现在,也只能把它当成一个警告了,时刻提醒自己好好努力。

和专家的示范课相比较,和专家点评时提到的要求相比,和我自己对自己的期待相比,这样一节课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我愿意以此为起点,向着更从容、更厚重、更严谨的下一个自己不断努力。

【名师点评】

一串可喜的葡萄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省级骨干教师田国沄

作为语文教坛的一个老兵,很久没听到这么舒服的课了。8月里,有幸坐在长沙全国语文中青年教学大赛的现场,聆听杨继光老师的讲课,真如刘义庆《世说新语》上所言:“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这节课可见出杨继光老师深厚的学科素养和对教学艺术的娴熟把握。具体来讲,这堂课有哪些东西最值得借鉴?今天我借这篇小文谈几点看法,希望能给广大教坛新秀一点启迪,以引发大家对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

一、好课如文需凤头

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很多不同说法,但有一条是大家都认同的,就是要有好的开头。具体来说,就是上课之初的前5分钟要“开锅”,让学生的情绪在上课之始迅速进入亢奋状态。老教师的经验之谈,是要“一石击破水中天”。时下流行“创设情境”,但不乏制造噱头之举。大家看到,杨继光老师是从端着一串葡萄聊家常开始的,话题很生活化,很具体,很轻松,很隐蔽(没直奔主题)。这一聊,有几大好处,一是打开学生话匣子,学生紧张感消除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上大型的公开课,学生往往很紧张。二是暗合本课的教学任务:透过现象看本质。三是调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把学生带人关注生活的思考状态,为老师接下来的思维训练打好伏笔。

种接地气好发芽。教师的作用在于唤醒学生日常的小感悟,并使之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深刻化。老师安排教学任务时,一定要找准学生已有的人生体验、知识储备来作为教学的基点。学生的思考一旦有了丰厚的生活体验作土壤,便很容易生思维之芽,开智慧之花。设想一下,如果老师一上来用投影仪展示出钱锺书的那段话,让学生按照自己认可的观点去写作,学生上课之初的亢奋状态将荡然无存吧?

二、主线明确气贯通

写作指导课怎么上?开好头之后往哪里走?再设计几个环节?有无清晰的逻辑线条?这都关乎课的成败。我想“写作指导课”不同于平时的作文讲评课,也不同于大学里的写作理论课,应该从实战出发,讲练结合,遵循“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原则。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这样设计,既切合学生实际,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杨继光老师恰好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请看他的课堂环节——

实战1:片段练习,选一种自己欣赏的吃葡萄的方法来阐述对人生的理解。练习目的是熟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实战2:升格练习,借否定一种对立的吃法来进一步印证和完善自己的观点。练习目的是熟悉破立结合的写法和辩证批判性思维方法。

理论总结:根据自身实践,总结如何“让认识更深刻”。

理论深化:学习教材,借教材更系统地学习“让认识更深刻”的方法。

实战3:升格练习,利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消化理论:讨论交流,看作品采用哪些“让认识更深刻”的方法。

强化理论运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以便课后完成800字成文。

价值观渗透:拒绝平庸,独立思考,做一个有深刻思想的人。

整个流程简洁流畅,主题分明,丝丝人扣,一气呵成。如果说本课的开头如修眉俊眼,那么之后的流程设计则称得上骨骼清奇。

三、“不教”之教:扶与导

如果仅仅有好的开头和严谨的流程设计,还远远称不上一堂国家级的优质课。本课最大的看点还在于它体现了新课标的精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将舞台中心让给学生,老师甘当服务者。叶圣陶早就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过去“一言堂”的讲法,是尽展老师风采。现在上示范课,授课老师也难免有抢戏的欲望。其实,真正的高手是做导演,完全把舞台还给学生,而老师的作用全“化”在服务中。这种定位并没有把老师看低,因为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服务。那么,怎样“服务”呢?主导地位不能丢,还得“教”。不过,应该是“不教之教”。

这种理念贯穿于杨老师整节课的教学中。比如第一次片段练习。一般来讲,大部分学生都害怕原创,但善于模仿。为了使学生写作顺利,杨老师给出了“样板”——钱锺书的那段话。学生再写,就等于“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从现场效果看,学生的习作篇篇都博得台下老师热烈掌声,我认为,这跟杨老师的“服务到位”分不开的。

送拐杖,垫台阶,这就是我要说的“不教之教”第一个字——“扶”。当然,这“不教之教”的理念还有一个“导”字。比如“如何让认识更深刻”的方法不是老师直接给出,而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写作实践提炼出来的;教材上的理论要点也是引导学生自己补充上去的;学生在第一次写作成功后,老师抬高标杆,要求先破后立,使学生突破瓶颈,进入了一片新的思维天地——

“双主”理论流行多年了。恕我直言,它的表述是简陋的,所以好多同仁在认识困惑,在实践上是摇摆:  “主导”多一些,就回到老路上去了;  “主体”一多,学生倒是活跃,却有可能乱套。其实,在“双主”中,学生的自由是有限自由,是在老师主导下的自由。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主线明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静而不僵。打个比方,老讲法是老师一个圆心,课堂围着老师转,是正圆;  “双主”教学是老师学生两个圆心,是椭圆。正圆好画,椭圆难成,运用之妙,在于一心。在这一点上,杨老师的课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即使在一些细节上,杨老师也心细如发,让我感觉到他化入血液的服务意识。比如他给一位一直沉默的同学以发言的机会,这在公开课上是有些冒险的。但是杨老师做到了:  “你刚才一直都没有发言,你一直在聆听,他们的发言有哪些好处值得你来吸收?”学生吭吭哧哧,不得要领。一般来讲,不善发言的同学不善倾听,不能迅速领会对方的要领。在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完成了发言,质量还不错,老师还把他的结论板书下来!这对该生是多大的鼓励啊!说到服务,这类学困生,正应是老师服务的重点对象。“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至理名言不应只在口头,应落实在老师具体的教学行为中。

四、教学智慧显底蕴

说起赢得学生和听课老师啧啧称叹的亮点,还有不少,篇幅所限,难以赘述。可不得不说一下杨老师对学生精彩的点评。随便举几个例子:

“得意失意,切莫在意。”

“宁可有过错,千万别错过。”

“好坏一起来,我爱你的全部。”

“为爱吃苦,甘之如饴。”

简洁凝练到位,简直可以用妙语连珠来形容。本次大赛的赛制规定只给48小时备课时间,而且是借班上课(连班都是临时凑的),老师怎么会有如此精彩的表现?这既体现出杨老师的临场智慧,又可见出杨老师的底蕴。

这底蕴应来自杨老师平时的积累。他平时阅读广博,备课精细,及时记录,教后反思,整理学生优秀习作。这一切为他市评优课、省评优课和全国评优课一路过关斩将储备了能量。他的成功证明了一条朴素的道理:机遇是给那些平时有准备的人的。

愿杨继光老师在语文教改的路上越走越远!

愿语文教坛上的英才越来越多!

上一条:作文教学—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下一条:作文教学—《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