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言>>课程建设>>教材案例库>>正文
 

作文教学—《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

2018年09月27日 23:48 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杨子江 点击:[]

浓缩在45分钟里的语文思考

                                                         点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建伟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亲情。

2.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使细节充实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写作活动中感悟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使细节充实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暑期热播的综艺节目这个话题(学生可能会谈到《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导入,引出《爸爸去哪儿》。

提出问题:你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吗?为什么?(学生应能谈到明星、真人秀、亲情等节目受欢迎的因素。)

“亲情”进入本课的主题,板书标题:讴歌亲情。

亲情类节目数量众多,就像同学们讴歌亲情的作文,从小学写到高中,引出《爸爸去哪儿》在讴歌亲情方面的独特之处,并联系教材,提出“细节”这个使文章内容充实的方法。播放《爸爸去哪儿》视频(3分钟)。

二、亲情:细节,还是细节(写出细节)

1.视频讨论:引导学生找出视频中表现亲情的细节。

师问:哪对父子之间的感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更深刻?(1号林永健父子,2号刘烨父子.3号夏克立父女,4号胡军父子。)

预设学生大多数选择2、3号,因为细节多;老师提出4号,细节虽少但突出。

师:表现情感需描写细节,运用细节描写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多个(丰富)细节来表现,二是突出一个(典型)细节。(板书)

2.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生活中表现亲情的细节。

师问:你与父母(亲人等)的感情如何?

明确:亲情不一定都是和谐温馨的,也会有矛盾、淡漠;亲情不一定是催人泪下的,也有可能是淡淡的喜悦和忧伤。

引导学生思考:《爸爸去哪儿》的编导手中有许多素材,他如何从中挑出了最能表现亲情的细节?

引导学生去回想自己在生活中与父母(亲人)相处的许多细节,像剪辑师一样,慢慢回放,找到那个最能表现与父母(亲人)之间情感的细节。

3.布置学生写出表现亲情(或自己认为最有亲情味)的细节。

布置写作任务:写出最能表现你与父母(亲人)情感的那些(或那个)细节。

4.学生互评。

两三位学生读自己的写作片段。

三四位学生谈对哪位同学的写作片段印象最深刻。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细节描写给人印象不深刻的原因。(细节选择与表现等方面的问题)

预设:一为细节选择不当,此类应较少;二是细节选择恰当,但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可能因为描写过于概括(用词不够具体),或因为缺少一些辅助手段(心理活动、修饰)。

三、充实:让细节更细(充实细节)

1.过渡:人的内心是很敏感的,细节不够细就不能触动人心。一些同学的写作片段之所以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因为细节不够细。

回看视频部分,寻找解决方法——怎样让细节更细?

2.师生共同讨论之前视频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父子细节。

方法一,使细节更细致的方法(动作、神态、环境、语言的细节描写)。(视频中胡军与儿子击掌的细节,可考虑联系朱自清《背影》中的例子。)

方法二,使细节生动的方法(心理、其他修饰手段)。(刘烨父子画面中出现的或提示或渲染的文字说明,可考虑联系龙应台《目送》中的例子。)

3.学生写作修改活动。

小组选择一篇,共同修改。(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充实之前写作片段中的细节。)

4.学生互评,对比充实细节前后的表达效果。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审视自己写作过程的收获:更好地表达亲情,可以通过充实的细节。

——这是写作技能方面的提升

让学生思考康康、夏天长大后再看到这段视频会有怎样的感受,并反思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从而对亲情有更深刻的认知。

——这是情感认知方面的提升

四、白描:细节,只是细节(细节描写的最高境界)

例示:余华《活着》片段

那一路走得真是叫我心里难受,我不让自己去看凤霞,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天黑了,风飕飕地吹在我脸上,又灌到脖子里去。凤霞双手捏住我的袖管,一点声音也没有。天黑后,路上的石子绊着凤霞,走上一段凤霞的身体就摇一下,我蹲下去把她两只脚揉一揉,凤霞两只小手搁在我脖子上,她的手很冷,一动不动。后面的路是我背着凤霞走去,到了城里,看看离那户人家近了,我就在路灯下把凤霞放下来,担她看了又看,凤霞是个好孩子,到了那时候也没哭,只是睁大眼睛看我,我伸手去摸她的脸,她也伸过手来摸我的脸。她的手在我脸上一摸,我再也不愿意送她回到那户人家去了。背起凤霞就往回走,凤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紧紧抱住了我,她知道我是带她回家了。

回到家里,家珍看到我们怔住了,我说:“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

家珍轻轻地笑了,笑着笑着眼泪掉了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其中的白描,体会决定细节描写境界的关键因素是情感而非技巧。

五、课堂小结

细节充实的背后是情感,亲情感人的支撑是细节。

板书设计

【课堂实录】

课间得知班上有位同学也叫杨子江,只是坐在台下。于是教师与之挥手致意。

师:我不用介绍自己了,我们班也有个叫杨子江的。(众生笑,堂上气氛融洽。)

师:在上课之前,有个问题想问大家。现在是暑假,你们都在这儿上课,你们是住宿的吗?

生:是。

师:那你们上完课都干什么呀?

生(七嘴八舌):补课活动、夏令营。

师:这个活动是夏令营,还是你们要参加夏令营?

生(七嘴八舌):补课就是夏令营。

师:哦,补课活动就美其名日夏令营,是吧?

(生大笑)

师:这个暑假,我觉得你们错过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每次到了暑期,各大电视台都会播出一些很火爆的综艺节目,比如什么……

生(七嘴八舌):《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

师:这些节目都很火。我今天讲课的内容跟《爸爸去哪儿》有关,你们看过吗?

生:看过。

师:有没有喜欢《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的?

(生摇头)

师:没有?你们都挺高大上的。《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对我来说很特别,作为一个高大上的语文老师,我一般不会看这种明星真人秀。但是我那个八岁的女儿从三年前就开始追《爸爸去哪儿》了,她只要一坐在电视机前面就不愿意离开。我想小孩嘛,看小孩当然很开心了。可是没想到我那个四十岁的妻子一坐到电视机前看《爸爸去哪儿》,她也不离开了。我想,里面有明星呀,我老婆愿意看,这也很正常。但是没想到更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我那个八十岁的母亲,坐在电视机前面,她也不走开了。我想啊想啊,明白了,这个节目是亲情类节目,女性喜欢看。可是没想到我八十岁的父亲也坐在电视机前走不开了,实在想不明白了,我就只好自己去看了看……

生(笑):你也走不开了。

师:我不是走不开了,我是看完后就来给你们上这堂作文课了,因为我从《爸爸去哪儿》里找到了我们这堂课学习的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

师:《爸爸去哪儿》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充实文章内容,把亲情写得更好更感人。大家已经预习过教材了,使文章内容充实的方法很多,我觉得表现亲情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细节”。

(教师板书:细节)

师:大家看视频的时候,要注意视频选取了什么细节、用了什么办法来表现亲情,我们从中能否学到如何用细节表现亲情的方法。

(投影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细节来表现亲情。

2.学会使细节充实的方法。

3.在写作活动中感悟亲情。)

师:这是《爸爸去哪儿》最新出炉的第三季第一集,在旅游开始前的“密室测验”。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师:亲情类节目特别多,这个节目有那么多观众喜欢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第一印象。

生:很搞笑,很温馨。

师:除此之外呢?还有没有同学有其他意见?

生:我觉得这个节目很真实。

师:怎么真实了?

生:这些小朋友表现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把自已的感情都表现在脸上,把对自己父亲的感觉都说出来了,而且在这个节目里,能看到他们慢慢成长的那种感觉。

师:两个关键词,真实和成长。同座还有什么补充的?

生:我感觉小孩子很可爱。

师:小孩子颜值比较高,你喜欢小孩子吗?

生:这里的亲情很普通。

师:那你觉得普通的亲情是怎样的?

生:亲情体现在很多普通的小事里面,不需要整天说“我爱你呀”之类的。

师:你跟妈妈天天说“我爱你”吗?

生:没有。

师:这些小事是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

生(点头):是。

师:那放到电视节目里面,你看着不觉得无聊吗?

生:还是挺有趣的。

师:好的。我们先来做个测试,这四对父子中,哪一对的亲情给你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投影二四对父子的图片与序号

1号林永健父子,2号刘烨父子,3号夏克立父女,4号胡军父子。)

生:3号,我觉得3号爸爸最好。跟2号刘烨相比,刘烨就一直搞自己的事情,没有体谅孩子,而且我觉得3号的镜头比较多。3号父亲教自己的孩子“外星人”还是“坏星人”,他本身是外国人,挺有趣的。

师:好,请坐下。这位同学刚才注意到了三点。首先3号的镜头比较多,其次3号父女与2号父子相比,关系融洽,感觉温馨。再次3号的细节有趣。其他同学有别的意见吗?

生:2号。我看2号就感觉像看到我自己小的时候和爸妈在一起,那种感觉就是小孩子无聊的时候,虽然作为观众看起来很快乐,但我能知道作为一个孩子是什么样的心情,所以我觉得2号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

师:哦,印象深刻的原因是2号的经历跟你比较类似。我能多问一句吗?

(生笑着点头)

师:你爸爸不理你,你恨他吗?(生笑)说实话。

生:我觉得还好吧。我小时候很不喜欢爸爸的,因为他经常带我去坐那种一米二以上的小孩才能去坐的过山车,我才一米他就把我带上去了。他说很安全的,他不知道我心里有多害怕。

师:那你现在回想起这段经历,心情是怎样的?

生:幸好当时没摔下来。

(生大笑)

师:我们回想一下,2号和3号为什么能够吸引大家的眼球呢?首先因为2号和3号的镜头比较多,也就是表现的细节比较丰富。

(教师板书:丰富)

师:其次呢,就像刚才同学所说的,孩子和父亲之间的事情跟我们的生活经历比较接近,会唤醒我们的情感,这个细节比较真实。

(教师板书:真实)

师:但是,有没有人觉得4号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生:虽然2号和3号出现的镜头比较多,但是我对4号的印象深刻一点。因为刚才视频里有用到一个词,就是“嫌弃”,我觉得这个“嫌弃”反而能体现出他们父子之间温馨、有趣的那种关系。特别是他们翻窗户爬出来,他们的配合呀,言语、动作和表情都可以体现出父子之间的感情。虽然很多人会觉得2号和3号印象深刻,但4号的有趣会更打动我。

师:更打动你?嗯,有没有同学对此有异议?我看到的4号父子不是这样的,这位同学觉得4号父子齐心协力,爬出密室,场面温馨。

生:我也觉得场面很温馨。

师:好,刚才的2号和3号镜头多,并且能够激发观众的共鸣,也就是说丰富真实的细节,自然能令大家的印象比较深刻。4号的镜头很少,为什么也能让大家印象深刻呢?从刚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发现,4号的镜头虽少但非常突出,在我们的作文中,要想使细节突出,就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板书:典型)但是此“典型”非彼“典型”,我们再来看下4号的镜头。

(播放4号胡军父子的视频:与子拍手,被拒。)

师:温馨吗?

生: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是“温馨”,他们那种关系很有趣,带给人的感觉就会让人印象深刻。

师:难道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事情都是温馨的吗?我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最有发言权,当初父亲在你不到一米二的时候让你坐过山车,你幸好没摔下来,你觉得这一幕温馨吗?

生:当时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我妈不让我坐,爸爸就会带我去坐。现在想的话,有点后怕。

师:好的,我们注意到,这个节目里并不都是我们平常在其他亲情类节目里所看到的那些温馨、和谐、浪漫的镜头。这些镜头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真实状态更接近普通人一些,父子、父女之间也会有一些小小的淡漠,小小的隔阂,比如刘烨不理他的儿子,这算不算父爱呢?就像那位同学的爸爸带他坐过山车,算不算父爱呢?这是第一个问题,我们暂且按下不表。第二个问题,“密室测验”总共一个小时,那么多的镜头,这个剪辑师采取了什么方式剪辑?他为什么只剪辑了这么几个镜头呢?他肯定在看了所有的素材之后,进行了……

生:筛选。

生:提炼。

生:比较。

师:我们在生活中与父母、与亲人有那么多小事情,如果你在脑海里就像剪辑师一样拿出大量的素材筛选一下、比较一下,然后定格住,一帧帧地回放,你能否找到一个或几个细节最能表现你和亲人之间的真实状况?就像那位同学,你现在和你父亲之间的真实状况是怎样的?

生:我现在和父亲关系挺好的。

师:那你就挑一个能表现你们关系的细节来写。

(投影三一、亲情:细节,还是细节

写作活动:写出最能表现出你与父母或其他亲人情感的那个或那些细节。

要求:字数不限,书写规范。)

(学生写作,8分钟左右。)

师:好吧,暂时写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写的作文已经足够表现选择细节、描写细节的能力了。

生:我有一次喝药不小心将杯子打碎,碎片落了一地。妈妈走过来不断说我,可是手却不断捡拾落在地上的玻璃碎片。

师:大家听清楚了吗?

众生:清楚。

师:好的,我暂时不知道你的名字,就像《爸爸去哪儿》一样,我们排号,这是1号同学所写的亲情。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念下自己写的?我看你写得很多,总共四段,而且段落之间还有间隔,你是典型的用丰富细节来表现亲情的,你来念一下吧。

生:我写得很普通。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每天都要给父母打电话,妈妈每天问我最多的就是吃饱没有。妈妈对我嘘寒问暖的,都不会问学习那些事,只有最后才会加上一句:你学习要努力啊。

师:好,这是2号同学。

生:我说一个跟我父亲的小细节。父亲工作很忙,常常早上六七点钟就套上衣服、穿起鞋子,提上公文包奔向工作战场。然而在这之前,父亲总要踮起脚尖轻轻走进我的房间,门“吱呀”的一声打开,我已经被惊醒了,但还是装作睡着,父亲走到我的床边,将公文包放在一旁,缓慢地俯下身,轻轻地在我额上一吻。虽然我觉得自己这么大个儿父亲还这么做,确实很难为情,而且胡子茬弄得我脸生疼,但是我仍装作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我悄悄睁开了眼,看着父亲从我房间转身出门的背影,落寞但坚定,心里难以抑制地泛起酸楚。他像中国大多数父亲那样默默地为家做着一点点贡献。他们不善言辞.对儿女的爱只能用最实际的行动来表达。

(掌声雷动)

师:鼓掌说明了一切。你跟你父亲真的是这样的吗?

生:嗯。到了初中,我爸出门之前还要在我额头亲一下。

师:哦,这样啊,我这辈子还没跟我父亲抱过呢。你教育了我,这堂课上完了,我回去要跟我父亲抱一下。这是3号,咱们谁来当4号?

生:妈妈经常出差,要很长时间才回家。每次回家总说要在家里好好休个假。晚上睡觉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老妈自告奋勇地说要陪我睡觉。于是就坐在床头、靠在床前柜上帮我盖被子。太久没有见她,让我对她有些生疏,我不习惯地背对她睡下了。不一会儿,习惯向右睡的我迷迷糊糊半梦半醒地翻了个身,然后就被两颗幽幽的“鬼火”吓了一跳,原来她依旧保持着刚开始躺在床上的动作看着我,那类似于恐怖片里的存在让我瞬间清醒了过来。她看到我说:“咦,怎么醒了嘞?”我说:“你在干吗?为什么不睡嘞?”她笑一笑帮我掖一下被角说:“我就看一下你嘛。”然后我就乖乖躺在床上,面对着她,清醒了一晚上。

师:清醒了一晚上?你是被她吓着了还是感动了?

生:两者都有吧。当时吧,脑袋就放空,一直都睡不着,她又一直看着我,所以一直没睡。

师:请坐下。1号、2号、3号、4号,你觉得谁写的亲情让你印象最深刻?

生:我觉得3号同学让我印象最深刻。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和我爸的关系也挺好的,爸爸每天也会亲我一下,抱我一下,让我感觉到……

师:引起你的共鸣了。

生:嗯。

师:所以他的细节比较真实。除此之外,还有谁来谈一下自己的意见?

生:我喜欢4号。因为她妈妈半夜会盯着她,帮她掖被角,一直关注着她。我想亲情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东西、最珍视的东西,因为除了亲人,没有谁会长时间盯着你看。

师:你抓住了“长时间盯着看”这个细节。

生:因为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不是你特别珍爱的人,怎么可能半夜起来一直盯着看呢?

师(问4号学生):那你后来惊醒了,是不是也一直盯着妈妈看呢?

生(不好意思):闭着眼睛的。

师:大家注意,3号4号写得好,是因为细节真实丰富,能引起情感共鸣。那么……2号,你写的是真事吗?

生:是的。

师:那为什么大家都不选你呢?

生:可能太普通了。

师:3号写得也很普通啊。1号,你刚才写的是假的吧?

生:真的。

师:那为什么大家印象不深刻呢?

生:不够细。

师:哪个地方不够细?

生:我就直接叙述了一件事情——我吃药打碎了杯子,妈妈边说我边捡地上的玻璃。

师:3号同学写爸爸亲他的时候还写到了胡子茬。3号同学跟你比较起来,就是细节写得细了一点。那么要想写得细一点,能有什么方法呢?我们再来看一看视频,看看会不会带来一些启示。《爸爸去哪儿》,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愿意看,就是因为它对我们的作文有帮助。

(播放视频:刘烨与儿子相处的片段。)

师:刚才这段视频,与我们的写作比较,用了什么特别手段?

生:加了一些字幕,把心理活动点出来了。

(教师板书:心理活动)

师:判断得非常准确,心理活动加的多不多?为什么不在下面加很长很长的一段话呢?

(生摇头)

(教师板书:适度)

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细节。

(播放视频:夏克立父女、胡军父子相处的片段。)

师:这段视频和我们的文字在表现上有所不同。夏天在拍照时,屏幕上有(生插话:花);胡军儿子生气时,字幕上有怒火;胡军沮丧时,给他加上两道夸张的眼泪。我们在作文里面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文字上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呢?

(生沉默)

师:除了我们看到的,还有那团火呢?

生:夸张。

师: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那些花呢?

生:渲染气氛。

师:对了,这些都是对画面的一些额外的修饰,使细节突出。

(教师板书:适度的修饰)

(播放视频:胡军父子拍手的片段。)

生:胡军的儿子在胡军要击掌时,冷漠地转身走了。

师:是这样吗?你没有看清楚,胡军的儿子在转身之前,手还稍微举了一下。这时胡军是什么反应?

(生摇头)

师:我们再来看一遍。

(再次播放视频:胡军父子拍手的片段。)

师:每次放这段,听课的老师都在笑,因为老师都是做父母的人。那胡军接下来……

生:他“哇噻”了一声。

师:“哇噻”这一声表现了他遗憾的心情。所以我们要想让细节更细一点,就要加上一些语言描写、细致的动作描写——要把动作分解出来。

(教师板书:细化)

师:这些使细节更细致的方法,再加上之前我们总结的让细节生动起来的方法,我们来试用一下。现在四个人一组,看看哪篇文章最有潜力,用我们刚才从视频里所学到的方法一起修改一下。

(投影三二、充实:让细节更细一些

写作活动:小组自选一个作文片段,共同修改。

要求: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充实之前写作片段中的细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修改作文。)

生:我满怀期待地在小区门口迎接回家的父亲,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我找寻那张熟悉的脸,却始终没有见到。然而一整个下午过去了,从满心雀跃到急不可耐的我却丝毫未见到父亲的身影。回到家后却发现父亲已经在家里休息了两个多小时,甚至已经着手为晚餐做准备。原来是父亲在外奔波已久,我竞没认出他风尘仆仆赶回家的身影。而父亲也因提着一大堆行李匆忙走过,而没认出在风中凌乱的我。

师:你改了哪个地方?

生:前面我没有写怎么寻找父亲的身影。

师:你加上了这段的细节,是吧?

(生点头)

师:今天还有一个完不成的任务,大家来看一下。

(投影四三、白描:细节,只是细节

那一路走得真是叫我心里难受,我不让自己去看凤霞,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天黑了,风飕飕地吹在我脸上,又灌到脖子里去。凤霞双手捏住我的袖管,一点声音也没有。天黑后,路上的石子绊着凤霞,走上一段凤霞的身体就摇一下,我蹲下去把她两只脚揉一揉,凤霞两只小手搁有我脖子上,她的手很冷,一动不动。后面的路是我背着凤霞走去,到了城里,看看离那户人家近了,我就在路灯下把凤霞放下来,把她看了又看,凤霞是个好孩子,到了那时候也没哭,只是睁大眼睛看我,我伸手去摸她的脸,她也伸过手来摸我的脸。她的手在我脸上一摸,我再也不愿意送她回到那户人家去了。背起凤霞就往回走,凤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紧紧抱住了我,她知道我是带她回家了。

回到家里,家珍看到我们怔住了,我说:“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

家珍轻轻地笑了,笑着笑着眼泪掉了出来。)

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叫余华,大家可以看一下他的代表作《活着》。

余华这个人有个特点,据他说他只有3000字的识字量,可是他写的作品特别感人,他几乎不怎么用其他修饰的方法或心理描写,他只需要写细节就够了。如果说我们的写作水平要达到很高境界的话,我们的目标就是只写细节。只写细节的这种修辞方法叫什么?

生:白描。

师:白描是描写亲情的最高境界。因为我们所写的亲情是这些细节描写的“支撑”,而我们所写的细节,不论是典型的、真实的、丰富的,还是我们使用各种方法让细节更生动、更细致,目的都是为了表达亲情。来看一下这堂课的小结。

(投影五小结:1.我们学习了用充实的细节描写来讴歌亲情。

2.我们学习了怎样使细节细化、生动的方式。

3.我们在写作中对亲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师:首先,我们学习了用细节来讴歌亲情;其次,我们学习了使细节细化、生动的方式;再次,我希望大家通过对细节的运用反思一下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对生活的重新思考和反省;最后,是我刚刚想到的,要想作文写得好,大家就去看《爸爸去哪儿》。下课。

【教学反思】

在参加“语文报杯”比赛之前,我是一个对语文课堂有野心的人。越是公开课,野心越大。与常态课相比,我对赛课的野心大体上可以这样表述:我要将自己对语文的思考浓缩到一堂45分钟的课里,就像这次比赛抽到《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那就要展现我一直以来对作文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我还要将课设计得逻辑严密、内容庞杂,操作起来越难,我就越觉得刺激。所以,每次上完课,我总是很沮丧——野心没实现。

写作是一种思考与情感的表达,这种表达源于生活。表达需要素材,更需要欲望和激情。所以,我选择湖南卫视正在热播的亲子类明星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作为这堂课的教学素材。就学生而言,从来不缺乏写作素材,学生有生活。只是这生活没有经过思考和情感的反刍,也只能是生活,而不是写作素材。《爸爸去哪儿》是真人秀,镜头所展现的细节都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小事。我在课堂上问学生:“这些生活小事放到电视节目里面,你看着不觉得无聊吗?”就是希望学生明白:琐碎的生活可以很有趣——不但蕴含着情感,而且还能带来思考,而这些生活就是写作素材。就教学而言,内容已经框定,“讴歌亲情”,一个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写并且写了很多次的作文主题。没有新鲜的刺激,就不会有表达的欲望和激情。《爸爸去哪儿》这个亲子类节目,跳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对母爱的讴歌,表现的恰是中国人常常忽略的对父爱的思考。节目中父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全是温馨和谐的,有淡漠、误解甚至隔阂,与高中阶段学生在生活中真实的父子(女)关系类似,又与学生作文中大量描写的亲情不同。就我而言,新颖的素材不能只是为了创设教学氛围、刺激学生表达的一个手段。它必须能够给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能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用再用,能够有超出执教者预设的更多可能的空间。我还有更大的野心,希望视频素材的运用能让学生理解:一切艺术形式都是对生活的观察、提炼和表达,都可以为写作提供借鉴;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重新思考生活,对情感的认知会更加深入,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当然,这个野心没完全实现。

教师总是在教写作方法,但学生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总是不尽如人意。我想原因大概有这样几点:这些方法是教师“教”出来的,不是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出来的;这些方法是从别人的文章“鉴赏”出来的,不是在自己的文章里“写”出来的;这些方法在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语境那里有不同的呈现方式,不经过思考就照搬形式往往“形似而神不似”。所以,我认为作文课的核心应是学生的写作,学生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学会写作文。一堂作文课的写作活动的设计要给学生提供写作的规律和层次,首先是学生目标明确的写作实践,然后是学生对自己文字的反思、审视和对别人文章的借鉴、批判,最后是学生在二次写作中落实对写作的思考,形成有效的写作经验,实现能力的提升。

教材提供了不少使文章充实的方法,我决定以“细节的充实”为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在第一环节“亲情:细节,还是细节”中,试图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细节、什么是好的细节、如何选择最能表达感情的细节,并让学生尝试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在第二环节“充实:让细节更细”中,试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文对比评析,并从视频中得到更多关于细节描写的启发,从而了解充实细节的具体途径,并对文章进行修改。在第三环节“白描:细节,只是细节”中,指出细节描写的更高境界是白描,试图引导学生去理解真正好的细节背后一定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充实细节的本质是深入的情感表达。我对这堂课的结构也是充满野心的。我企图使三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对已有认知深入思考、辩证否定。第一环节之后,我希望学生思考:“只要写出细节就够了吗?”第二环节之后,我希望学生思考:“只要用这些方法把细节写得更细、更生动就可以了吗?”我还企图在三个环节的写作教学中隐含对亲情的思考:“亲情都是温馨的吗?”“亲人间小小的淡漠和隔阂是亲情吗?”“我们在写作中再次回顾这些亲情,心态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企图使写作能力的提升和亲情认知的深入这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汇合。很明显,这些野心也没有完全实现。

我反复看了自己的教学录像,才惭愧地发现,我的野心有些本来就不能实现。不如这样说,在现阶段,这些野心是我无法实现的。课堂教学是一门现场艺术,面对陌生的学生,要想使教学动态生成,自然流畅,复杂而有缺陷的预设必然成为执教者的桎梏。在课堂的导入阶段,我问学生:“你们喜欢《爸爸去哪儿》吗?”学生一片沉默。我的预设是总有一两个学生能站起来说“喜欢呀,原因是……”,这样我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从明星、真人秀、亲情等节目受欢迎的因素进入本课的主题“亲情”。我预设的问题本身就逻辑不严谨。喜不喜欢《爸爸去哪儿》与这堂课的“亲情”主题既没有必然的条件关系,也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我在现场是这样判断的:学生还没有进入放松的状态,也对这个话题不是很感兴趣,而《爸爸去哪儿》是课堂上要反复使用的素材,我的预设是必须由此导人“讴歌亲情”。我就现场表演了一段“单口相声”,从8岁的女儿到80岁的父亲,我边把我要的关键词“孩子”“明星”“亲情”放进我冗长的说词中,边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笑了,进入课题了,效果达到了,但整整用了1分20秒。我本可以用更简洁的方式达到同样效果的,就是因为我要那几个预设的关键词。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我明知时间不够了,还对第三环节“恋恋不舍”,不就是想把教学设计时的野心完全展示出来吗?我如果砍掉第三环节,直接问学生在写作中对亲情有怎样新的认识,就会顺利结尾,比实际教学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预设应更合理,生成应更果断,课堂节奏的把握,我火候不够。陈建伟教授在上课前对我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冷静地掌控课堂,但并不是说不要激情。”课堂上,我进入忘我状态,完全忘记了陈教授的提醒,碰到教学契机就全情投入,完全没有考虑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整个课前松后紧,教学语言哕唆拖沓,自己在前半段得意地埋下伏笔,却没有时间在后半段接应。可见,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激情虽不可少,冷静更为重要,两者之间平衡的把控,我道行尚浅。有野心但无法实现,野心何用?

参加完这次“语文报杯”比赛之后,我仍是个对语文课堂有野心的人。只是如今,这野心变成了:对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节奏掌握,对激情与冷静之间的平衡把控。

【名师点评】

广东选手杨子江老师执教的“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作文课,上得非常精彩。其中颇值得借鉴的,本人以为有如下几点:

一、目标定位正确

人教版教材提供的这一专题,属于解释性文字,相当于一篇“知识性短文”。以这样的教材作课,有两种立意:一是以本单元课文为例,阐释“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的知识,帮助学生完成从具体(课文)到抽象(知识)的认知;二是以单元学习为基础,借助“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使细节充实的方法”(杨子江语),达成由知而能、知行并进的学习目标。显然,前一种选择属于写作知识讲解课,具有学习的总结性。而后一种选择则属于写作技能训练课,具有学习的生成性。“语文课程是实践课程”(课标语),杨子江老师为这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以及这堂课的实施过程,表明他足选择后者的,而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二、教学内容精准

教学内容是支撑教学日标的重要基础。人教版教材的这个专题,围绕“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的课题,从话题探讨和写作借鉴两个方面阐释了栩关的写作知识。教师教学当然需要尊重教材,但尊重教材不等于照本宣科,而要对教材进行提炼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杨子江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准确的,他在梳理了教材的知识系统之后,确定了本课“讴歌亲情,写好细节”的教学内容,既抓住“细节”的知能训练这一关键,又顾及了“丰富多个细节”和“突出典型细节”的知识内涵。

三、教学构思新颖

杨子江老师的这堂作文课,大胆地利用视频材料《爸爸去哪儿》去建构,引导学生自始至终从电视的细节表现向写作的细节描写进行方法的学习和迁移,教学构思极为新颖,极富创意。较之那些拘泥于文字教材,或用归纳法或用演绎法去完成写作认知的做法,或者使用直观材料仅为引发兴趣导入学习的做法,实在是要高明得多。因此,整堂课都令学生兴致盎然又怡情明理,消化及践行了课题规定的写作知识。这样的做法,还从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给力

课堂教学应当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进步与发展。因此,作文课的过程设计必须在推动学生的由知而能、知行并进上具备强大的逻辑力量。杨子江老师的这堂作文课,五道程序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除了课堂结构完整和严密之外,其中的“亲情:细节,还是细节”“充实:让细节更细”“白描:细节,只是细节”三个环节,更是强有力地生成了学生“写出细节…‘充实细节”的功夫及至走向“细节描写的最高境界”。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其每个教学阶段的进步都是非常明显的。

五、课堂组织有效

以学生的写作实践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考验执教者的不是对于知识的阐释能力,而是“课堂学习的领导力”。这种对于学习群体的领导力,不仅仅表现在师生之间交谈的幽默风趣上,更表现在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启发和引导上。从教学表现上看,杨子江老师的教学能力毫无疑问是出众的。就本课而言,他在视频观摩与写作指导的嫁接与转换上,在学生学习行为的生成与帮扶上,都表现出过人的机智与灵活。正是这样的课堂组织,有效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总的来看,正是有了上述几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才是十分明显的。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对亲情有了更新的感悟,对讴歌亲情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细节描写掌握得更加熟练,写作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强。如果杨子江老师能在教学节奏上掌握得更好一些,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加圆满。

上一条:作文教学—《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全景再现 下一条:作文教学—《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