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律言:带着青春去旅行
文\曾雯

信息链接:陈律言,08级新闻一班,考取暨南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初试成绩出来的那天正好是外婆的生日,陈律言正坐在回家的车上,微博上的朋友告诉她出成绩了,她便故作镇静地边和姐姐聊天,边用手机查着成绩。查成绩的那一刻她手微微抖着,由于当时查成绩的人太多,系统繁忙,一直登不进去,原本沉静的她有点不耐烦起来。“看到402这个数字的时候,我懵了,大叫了一声,把车上的人都吓了一大跳......”
回想起这个春天经历的一连串故事,有过欣喜,有过苦逼,不管怎样,陈律言都清晰地看着自己离梦想一步一步靠近。
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的陈律言爱疯爱玩,性子大大咧咧,不太记事,快乐的时候居多,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能让悲伤过夜”,是朋友们的开心果。由于性格直爽,再加上天生的孩子气,室友们都喜欢唤她“小妞”。
在春天出生的陈律言家教极其宽松,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她快乐,不给她过多的限制和压力,让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说起自己的父母,她的话匣子瞬间就打开了。当初妈妈怀她的时候正好风靡琼瑶剧,作为琼瑶的忠实粉丝,加上分娩的那一刻正好雨过天晴,陈妈妈就为女儿取了琼瑶剧里一个女主角的名字“雨晴”。“后来那个剧里的雨晴over了,我爸也就给我改名字了。我们一家人都很狗血,哈哈。”她毫不掩饰地哈哈笑道。
小时候的陈律言一直留着板寸头或者男士女发,常常在外面玩的满头大汗回来的她让一心想把她培养成小公主的妈妈也束手无策。而长大后的她,“淑女的外表下是一颗纯爷们儿的心,”同班同学兼死党李哲这样评价她。女闺蜜符文涓说起她这个死党也是一脸的无奈,“她脑袋里的想法稀奇古怪,常不按常理出牌,我们不知道陪着她做了多少怂事。”
陈律言说前两天看的一部电影《转山》给了她很大的触动,身边的几个朋友都说过要一起骑行,可是临近毕业,大家有的工作有的读研,各种原因不能聚到一起。“人偶尔还是要冲动一回吧,为了自己,为了青春。”白羊座的她喜欢活在当下,果敢洒脱,对自己做出的决定坚信不疑。毕业在即,转眼就是各奔天涯,重情谊的她很害怕等到以后条件成熟了再去做这些事的话,自己的激情和动力已不在。
人都有两面,大家眼中无忧的顽皮假小子也有文艺的一面。从小就喜欢文学的她受父亲的影响,翻遍了家里的藏书。“小时候跟着爸爸玩书法,练过毛笔字和画画,不过现在不行了。”眼前这个沉静大方的女生笑嘻嘻地说道。
她说自己喜欢英语,想要去更多的地方见识更多不同的人,年轻的心一直行走在路上。就是这么一个,喜欢余秋雨的文字,纳兰的词,安意如随笔的女生曾经也练过吉他,钟情于电影,甚至希望自己走上影评人的道路。
陈律言说自己是个“微博控”,没事就喜欢刷屏。小清新的她在自己的空间里写过淡淡的文字也晒过各种心情,时常将减肥挂在嘴边却也是一个十足的吃货。她说自己有着90后特有的通病,会莫名的忧伤悲观和孤寂。随性的她希望在自己三十岁的时候可以和朋友一起投资开个咖啡馆,自己亲手设计咖啡馆的样子。而现在,她也在开始留心研究咖啡了。
这样一个率性而为,喜欢懵懵懂懂向前冲,偶尔又非常敏感的她一直清醒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想要过哪种生活成为怎样的人。陈律言守着自己的梦想,听从内心的声音,踏歌前行,将青春演绎的淋漓尽致。
“我一直觉得演员和记者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两个职业。演员可以演绎不同的角色,将自己融入到那些角色里去体验。记者可以和各个阶层和领域的人打交道,接触和自己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的圈子。”而暨南大学的新闻学专业无疑是华南地区最强的,新闻教学也已有了较成熟的模式。喜欢闯荡,体验不同生活的陈律言考研的时候毅然将目标定为了暨大。
刚进大学就立志考研的她在大三就开始了井然有序的复习。18本专业书常常让她看到想吐,各种英语单词和阅读训练让她忙得焦头烂额,“我的水蛇腰在图书馆里都坐成了水桶腰。”但她是个很讲究学习方法的女生,“效率最重要,不喜欢死读书。”当笔者看到她随身带来的那几个列着章节大纲的笔记本时,清晰的思路和总结提纲跃然纸上。
讲究劳逸结合的她也会有状态不好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她从不勉强自己干坐着看书,会想出很多方法来给自己解压。“心里闷的发慌,基本上每周都要和朋友们出去放松一下,K歌或者吃夜宵都可以。我将生活过得很颓废,哈哈。”眼前这个女生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右手戴着银手镯的陈律言说自己很欣赏新东方范超老师说的“人品守恒定律”。“我相信付出多少,失去多少,都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回归。”怀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她不患得患失,在考研的路上坚守着自己的梦想,走得踏实而平稳。
正当陈律言进入复习的中坚阶段时,某天她从网上看到一消息,称今年暨大招新政策有变,全国招收40人,其中还包括二十多个推免生名额,等于说她要和全国的考生去竞争那十多个名额。“当时心情很低落,觉得考上的希望不大。”想过放弃的她和老师在网上吐槽,宣泄内心的郁闷。林铁老师、陈文敏老师、王敏老师等都安慰鼓励她,再加上朋友们一路来的支持,她最终坚持了下来。“听天由命吧,既然已经选择了就坚持到最后,不想让自己后悔。”
初试成绩排在第八名的陈律言对自己的情况并不乐观,“大家分数都咬的好紧,基本上差一分就差一个名额。”暨大复试的比例在1:1.8左右,参加复试的有二十多人,差不多要刷掉一半。在准备复试的那段时间,老师们给了她很多建议。“来吉大我一点都不后悔,这些老师看着年少轻狂的我一步步成长,且给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能遇到他们我很幸运。”
习惯独立的她在复试前一天自己独自一人来到了广州,和新闻二班的熊臻同学还有另外两个也是报考暨大研究生的女生住到了一起。因为四个人都是冲着同一个目标,且都认识,几个姑娘将第二天的面试忘得一干二净,玩的不亦乐乎。“我觉得我们都不像是去面试的,更像去度假的。”陈律言乐呵呵地说到,仿佛当天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复试顺利通过,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已是下午五点多,陈律言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发挥还好,实在不行,大不了我去找个工作呗。”及时行乐的她为了庆祝自己彻底恢复“自由身”,拉着朋友们一起狂欢去了。
5月初陈律言已顺利完成了论文答辩,毕业的钟声即将敲响,不久她就将离开学校。刚拍完班级毕业视频的她表示自己很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四年的地方,这里留下了她无数的回忆,青春张扬在砂子坳和大田湾的每一片树叶上。
当初误打误撞进了吉大,看到身边那些原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同学都去了大城市时,她也曾一度低落过,毕竟这个蜗居在山坳坳里的大学乍看确实没有什么可吸引人的地方。每个人都害怕被淹没,害怕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物质条件并不丰腴的湘西让她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也更明白奋斗的意义。
吉大的偏僻和安静,让陈律言少了一份浮躁和虚荣,多了一份平静和随和,她快乐的享受着这块土地赐予她的一切,并竭尽所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做着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在吉大的四年一晃而过,过往和老师、朋友们相处的场景像放默片一样从脑袋里掠过,陈律言想起那些青葱的岁月顿时笑出了声。
“在大学里能交到一大帮子交心仗义的朋友,大家相互扶持着一路走过来,我觉得很幸福。”还记得有次复习得很低落,深夜一个人从图书馆出来走在校园里的的林荫小道上,影子被昏黄的路灯拉得长长的,难掩颓唐。她顿感心酸和疲惫,委屈着给一个朋友打了电话。半个小时后那哥们伊展就提着KFC的零食来慰问她,两人坐在草坪上聊那未知的前途和憧憬,她觉得人生很温暖。
还记得2010年的圣诞节平安夜那天,陈律言和李哲、易洋等密友坐车去了凤凰,深夜的凤凰突然下起了雪,“雪落到了沱江里,很漂亮,我们一伙人像疯了一样的冲出去,在雪地里狂奔大叫,好快乐呀!”浓烈的温情从她那乌溜溜的大眼睛里流露出来,挡都挡不住。
和好友约好一同前往厦门的毕业旅行也即将提上行程,诚如她所说,这是一群一辈子的朋友。
处在大学尾巴上的陈律言收获了满满的幸福,问到她是否也有遗憾时,这个干练的女生迟疑了,“很遗憾没有在大学期间拍一部纪录片吧。一辈子不长,在柴米油盐中晃一晃就过去了。其实真正属于自己梦想的时间更短,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珍惜。”
大学只是人生的一小站,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这个始终给人快乐、阳光、积极能量的女生正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规划着自己的人生,倔强而笃定。她说读研的三年里,希望自己沉静下来多学点东西,多参加社会实践,把英语学好,再另修一门外语,年轻时能去外面多走走。
若干年后,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位优雅的女子闲坐在咖啡馆的一角,阳光从她的侧脸打下来,投射在她暗黄的牛皮笔记本上,她一边品着自己亲手磨的拿铁咖啡,一边若有所思地写着那些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开心淡淡的幸福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