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言学团队共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博士8人,硕士1人,学士1人。主要承担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汉字学、训诂学、汉语史、逻辑学、修辞学、教师书写技能等课程。先后获得了“湖南省教学团队”“湖南省优秀教研室”“吉首大学教学团队”“吉首大学优秀教研室”等
荣誉称号。
一、敬业爱生,师德高尚
全体团队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湖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湖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2014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唐生周老师就是其中的代表。
唐生周老师视教学为第一生命,不断淬砺教学艺术,年年求新,堂堂求精,形成了“平易亲和的课堂气氛,行云流水的自由发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述,恰到好处的现实联想”的教学风格。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袁孝亭教授听了唐老师的课之后连声赞叹:“唐老师,您的课这么生动而富有专业内涵,完全可以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啊!”连续几年学生网上评课,唐老师的课名列全校第一。在校学生在评教网上如此评价:“先生的嘉言懿行,令人敬仰,我为有这样一个老师而感到荣幸。”“我希望唐老师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我们,适当休息一下,别太操劳了。”
多年不辞辛劳的工作让唐老师病倒了。2008年唐老师在北京做心脏换瓣手术。消息传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近百名学生、校友纷纷前来医院探望他,主治医生等学生走后悄悄地问唐老师:“您是北京哪个单位的高层领导吧?”唐老师听罢,哈哈大笑,“我只是吉首大学一位普通的老师。
就在唐老师心脏病很严重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通过邮箱指导学生申报课题。出院之后不顾全休一年的医嘱,他一天也没有休息,又立即给研究生上课和指导部分本科生。有课的那天他总是和手术之前一样,五点起床熟悉教案,清理思路,每一堂课都是在掌声中结束。
除了备课上课外,他为了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常常忙得通宵达旦,甚至忘了自己是病体之躯。哪怕是春节回家,他也没有闲着,他利用凌晨3点至9点这段时间审读、修改学生论文,通过邮件和学生反复讨论,有的论文修改达七八次之多。
“唐生周”这三个字已成为吉首大学万千学子心中最美的名字——远远不止于留恋,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景仰。但他把这一切都看得很淡,在他看来,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夸奖。在教师节座谈会上,他这样畅谈了自己的“职业幸福感”,他说,“教书是一种良心活,唯有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获得真正的安心,也才能真正感受到职业幸福感。做为教师,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让学生毕业时带走的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有对理想的执著追求”。2014年《光明日报》报道了他的这些先进事迹。
二、科研出色、产学合作
依托大湘西丰厚的民族语言、里耶秦简、地方文献资源,语言学团队主要从1978年开始就广泛开展民族语言和地方文献研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土家族、苗族、侗族和汉族地方文献的语言研究成果。其中湘西地区的民族语言研究、里耶秦简研究成果显著,初具国内研究平台和研究中心地位。这些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0项,教育部项目5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中国语文》、《民族语文》、《方言》、《语言科学》、《语言研究》、《汉语学报》等刊物发表CSSCI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5部。
近三年语言学团队获得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 4项,省社科项目6项,国家语委项目4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CSSCI期刊论文24篇,省级期刊36篇,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湖南省语言学会社科成果一等奖2项。
2010年语言学团队所属的“湘西民族语言研究基地”获湖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称号。基地研究立足大湘西,以服务地方、强化湖南省民族语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目标。研究针对大湘西地区少数民族语言、重要汉语方言、出土文献、民间文字及碑刻。直接参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博物馆建设等研究。通过基地8年的建设,推动了吉首大学的语言文字学学科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硕士和本科人才。研究队伍的水平、学历、职称有较大的提高,形成了梯队结构更加合理的一支教学研究队伍。学术研究和成果水平取得新突破,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专著和论文,学科和团队建设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进一步了巩固土家语和湘西苗语研究基地,里耶秦简研究方面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语言接触研究在汉语方言学界和少数民族语言学界形成一定影响。提升了吉首大学语言学科建设和地方语言文字研究机构人员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更好地为中西部地区培养优秀合格人才,更好地为发展地区的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产业服务。
通过基地建设,基地科研为地方服务得到社会认可,形成基地在地方的影响力。首席专家杨再彪被聘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民族类题材出版物审读专家、湖南省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规范审查专家。基地成员鲁美艳被聘为湖南省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规范审查专家。王焕林担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书协副主席,并获得湘西自治州民族古籍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瞿建慧被聘请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
协助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宗委和教委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和古籍整理工作。基地成员鲁美艳多年来一直承担“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的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和教学检查指导工作,首席专家杨再彪多年来一直参加“苗·汉双语教学”检查指导工作。王焕林一直参加里耶秦简博物馆建设工作,是该博物馆文物研究主要专家。里耶秦简博物馆挂牌吉首大学基地,成为本基地重要研究场所。团队成员参与花垣县人民政府《永绥厅志》、古丈县人民政府《古丈坪厅志》等古籍整理工作。
三、研教结合、立德树人
本团队成员教学全身心投入,在教学中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对问题作出解答,使教学得以深入,也使科研和教学找到了契合点,在完成科研论文和课题的时候,又把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再将论文反过来指导教学,使教学更上台阶。因而本团队的科研课题和论文都与教学紧密结合,科研成果能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
1.唐生周老师在教学“六书”时,觉得传统对许慎“六书”的定义的解释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经过多年的思考,写成了《“指事”新说》和《从汉字的形成过程讨论象形、指事、会意的排序》的论文,分别提交湖南省第十三届、第十四届语言学年会宣读,《“指事”新说》获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的题目从教学中来,作者将论文的观点反过来指导教学,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深化。
2.唐生周老师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基础知识的考试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湖南省教育考试院XJK08JKZB024)吸收学生陈艳林、高平参与,分别写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的考试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现代汉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试研究》等论文,并分别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由于对新课标和高考的关系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使她们在就业时也有了比较强的竞争力,顺利找到了工作。
3.瞿建慧老师在《中国语文》《民族语文》《方言》《语言研究》等高级别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瞿老师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融进了基础课“现代汉语”和选修课“汉语方言调查与研究”之中,结合学生方言特点传授语言理论,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结合学生方言特点讲授现代汉语,不仅改变了现代汉语教学枯燥乏味之现状,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汉语方言的热爱,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观察能力,提高分析日常生活中用语现象的能力;初步掌握汉语方言调查的理论和方法,为撰写汉语方言毕业论文、报考语言学硕士做好准备。
4.杨再彪老师在《语言学概论》的教学中,能将自己对于少数民族语言及语言接触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不仅增加了丰富的土家语、苗语及汉语方言语例,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抽象的语言学理论,逐渐地学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语言学团队积极探索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古代汉语课程提出了“多层次教学理念”并努力付诸实施,提倡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面对同一专业的不同需求的学生要有“多层次教学理念”。李启群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城市用字用语规范化情况调查”活动,学生以组为单位撰写了调查报告,汇编成《语病汇编》。语言学团队组织编写《汉字学教程》《汉语言文字应用基础知识》,每年举办汉字听写大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语言学团队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丝毫不马虎,辛劳的汗水终于让他们获得了以下荣誉:唐生周教授获得湖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湖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李启群教授获得吉首大学教学名师称号,王焕林、瞿建慧、邹晓玲老师被评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瞿建慧教授被评为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王焕林、杨再彪、瞿建慧、邹晓玲老师被评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汉字学课程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训诂学(研究生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课多层次、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训诂学课程中的实例论难教学法研究”(研究生)均获得吉首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唐生周等五位教研室教师“短期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获得吉首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团队获“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湖南赛区复赛优秀指导教师奖1项。邹晓玲博士获得吉首大学微课竞赛二等奖,并获得吉首大学教学能手、吉首大学芙蓉百岗明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