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优势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技能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和教育改革发展,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有三:专业能力培养如何做到扎实与特色;师范技能培养如何落实并提高质量;师范教育如何贴近教育改革前沿并有效沟通中学需求。针对这些问题,专业综合改革思路和目标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关于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教育部、湖南省相关要求和精神,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打造专业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旨,围绕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全面推进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示范引领学校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改革思路
立足吉首大学“平民大学”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服务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办学定位,遵循改革创新、需求导向、专业主体、学生中心、示范引领等原则,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改进、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核心环节,全面推进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的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为实用型、创新性、全能型人才培养和四省市边区教育优化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改革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优势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民族地区实用型创新性全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分阶段分层次分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高校-政府-中学”协同育人体制机制,积极适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对应市场,服务基层,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基础厚、技能强、适应快、后劲足的师范教育人才,把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建设成为民族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示范专业。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优化
立足吉首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以服务基层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为指向,围绕民族地区培养实用型创新性全能型人才目标,通过构建专业基础、师范技能、通识能力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育和创新创业合一的人才培养路径,建立和完善知行合一、校企合作、校社(会)协同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师范生能够满足中学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
(2)专业课程体系更加科学
围绕教师道德素养、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加大课程改革与建设力度,通过课程整合、课程改造、新建课程以及信息化建设手段,重点建设学科基础、专业核心、能力拓展课程群和专业特色等四大专业课程群,促使课程结构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资源保障。
(3)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从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学历与专业实践经历并重、培养与引进并举、专职与兼职并存、教学与科研并立的原则,改革与创新专业带头人、青年教师、基地教师培养机制,大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促使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得快速和有效提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师资条件保障。
(4)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得到完善
通过建立高校-基地中学联合教育模式,建立并完善共享、融合、联合的校社(会)协同培养机制,学生与学员融合、教师与导师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融合,与实习基地学校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完成教案教材编写、联合完成课程教学工作、联合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实效性,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机制保障。
(5)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在制度化管理、目标化管理、项目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围绕师资培养、学生管理、协同育人、教学评价、课程考核等各项建设工作进行制度建设,积极建立弹性学分制、双导师制、“以赛促学”、“以赛代考”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促使教学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切实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6)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和推进教国际化手段,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修养、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社会美誉度,为服务基层教育发展和四省市边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