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人文论坛·导学”之五
讲座预告
主 题:文学与救赎:《安娜·卡列尼娜》导读
时 间:2013年5月7日14:00—16:00
地 点:大田湾校区预科楼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杨玉珍,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读博士,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理事。出版专著《东方神韵:东方文学与文化视野下的沈从文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女性主义批评。
巴尔扎克及《安娜·卡列尼娜》的影响:
高尔基说:“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在我看来,这是人类为自己建立的三座纪念碑”。
罗曼·罗兰评它是“伟大人生的作品,反映出一个民族,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是一部以家庭为主题的小说,一个俄罗斯“有心灵”的贵族的“精神苦旅”。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曾经成为流行的咏叹调。它写了人在追寻幸福过程中的挣扎、沉沦、迷失与努力,一部人类心灵的历史。
主讲提纲:
一、关于作者与《安娜·卡列尼娜》——文学与作者的自我救赎
二、经典的历史意义
三、故事的创造及当下意义
四、名著的阅读方法
主持人简介:
刘泰然,博士,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
推荐书籍简介: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著,周扬 谢素台//草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1956//2007出版。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三大巨著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它是“当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与之媲美的作品”。罗曼·罗兰说“那是生命的一种启示,一道通往无垠宇宙的大门。”
它是2006年美国《读者文摘》和《纽约时报》组织欧、亚、非、澳、美五大洲20万读者票选出的世界十部文学经典之一,是2007年英国《泰晤士报》通过问卷调查让英国读者选出的十大经典名著之一。今天它仍然具有叩击人心灵的深邃力量以及后人难以超越的艺术魅力。
座位有限,欢迎参加。现场互动,赠送礼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