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魏枫林 通讯员 曾艳 胡晶晶)5月7日下午,我院“导学工程”在大田湾校区预科楼学术报告厅如火如荼的进行,12级文院学子再次享受了一场“文学风暴”。本次导学的主题为:“文学与救赎——《安娜·卡列尼娜》导读”。由我院杨玉珍教授主讲,刘泰然博士主持。

图为 本次讲座主持人 刘泰然博士 (杨明杰 摄)
杨玉珍教授以一首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作为开场,在苍凉忧伤的旋律之中《安娜卡列尼娜》导读徐徐开展。

图为 本次讲座主讲人 杨玉珍教授 (杨明杰 摄)

图为 本次讲座现场 (杨明杰 摄)
她将《安娜·卡列尼娜》分为了四大提纲:关于作者与《安娜·卡列尼娜》;经典的历史意义——历史转折时期的艺术;故事的创造及当下意义;名著的阅读方法。其中在讲“经典的历史意义——历史转折时期的艺术”时,杨玉珍教授提出了该如何理解“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让在座的学子陷入了深思。在本环节中,她为学习们讲解了“安娜的形象”、“安娜悲剧的原因” 以及“作者对安娜生活追求的态度”等问题。且在讲“故事的创造及当下意义”这一提纲时,提出了“科班出身的同学更应该去探索一下故事的创造”的要求。



图为 互动环节 主讲人答学生问 (杨明杰 摄)
最后,刘泰然博士对本次导学工程做了总结:“我们以为自己有个性,其实不过是在重复他人的生活。我们要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图为 讲座结束后 老师与部分学生合影 (杨明杰 摄)
附:《安娜·卡列妮娜》是2006年美国《读者文摘》和《纽约时报》组织欧、亚、非、澳、美五大洲20万读者票选出的世界十部文学经典之一,是2007年英国《泰晤士报》通过问卷调查让英国读者选出的十大经典名著之一。今天它仍然具有叩击人心灵的深邃力量以及后人难以超越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