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罗倩 夏润泽)6月2日下午,我院邀请到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诗教学会会长张海鸥,为我院部分学子作了一场主题为“从诗歌美学到生命美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党委书记田茂军主持讲座。
图为 讲座现场(罗倩 摄)
诗词离我们有多远?张海鸥结合自身工作、研究方向与终生爱好等方面,并引用名句“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与秦观的名词《鹊桥仙·纤云弄巧》阐释诗词离我们很近,生活中不能没有诗词。
讲座从“诗意栖居”的生命理念、用诗说话和如何写作格律诗词三方面展开。张海鸥首先讲述了“诗意栖居”的来源和生命内涵。他引用荷尔德林的《人,诗意的栖居》、康德的《实践理论批判》等名家名作,我国古代庄子、颜渊,屈原等思想家富有诗意的生存理念,论证道,人和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诗性,在一切物种中,只有人类有诗性,诗性就是追求理想的本性。
图为张教授讲学(罗倩摄)
结合多年的诗歌教学实务经验,张海鸥感言:“诗歌和诗教是我的热爱,而热爱是生命最高的皈依。当诗发生和出场,我的热爱便有了最优雅和最高贵的皈依。”
在用诗说话部分中,张海鸥谈到,诗意是心之宠物,它只可能存在于善于体会诗意人的心灵感知中,进而存在于诗人的作品中。为使同学更好地体会诗意,他现场朗诵自己的诗句《男儿一醉》、《时光不老——致中文96》等,
如何写作格律诗词?张海鸥讲解写作格律诗的五大要素: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韵押平声、联须对仗,并鼓励同学们试写。
现场提问环节,同学积极提问,张海鸥现场对同学们日常诗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图为 田书记作总结(罗倩 摄)
讲座最后,田茂军作总结发言。他谈道,张海鸥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先生的现身说法与佳作展示,相信已给在座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堂课中,我们既学习了诗歌理论,诗歌欣赏,同时也学习到了诗歌技巧指导。随后,他现场分享了自己为缅怀母亲而作的一首自由诗。
信息链接:
张海鸥,现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秘书长、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主要著作有《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两宋雅韵》 、《柳永论稿》等。
学生编辑:李艾玲刘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