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雨昕
就像“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三十年后再相会”伴随着流行歌深入人心那样,今天在这句话的感召下,他们回到了吉大。
“下面,我们请最远的,来自昆明,刚从深山老林窠里面跑出来的一位,他是吉大文科里第一个考理科专业的科学家。”
说着,穿着土黄色格子夹衣、脚穿解放鞋的他笑着站了起来。“我是同学中唯一一位没有继续从事人文领域的同志,但现在在写科普文章时,我发现有些理科生的人文知识太匮乏。我觉得知识是相同的,我反对高中分科。我也有份吉大情结,在招研究生时,两位里其中一位是北大的,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我招了那位吉大本科生。”
他就是韩联宪,78级中二班学生,西南林学院动物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兼任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聪明雉科专家组成员,云南省动物学会理事,昆明鸟类协会副理事长。
1978年,在距高考只有45天的时间时,原在怀化铁路的一个山沟里当工人的他在一番自我评估、再三权衡下,自幼爱好生物、自然的韩联宪放弃了报考理科,他决定凭自己文科优势先上学再说。而之前,他们高中的理科课程主要是机械、农学等方面,学习里甚至包括学开拖拉机。
彼时吉大只是所专科院校,刚到吉大中文专业,不久,老师发给大家一张必读书的清单,清单上450本书,韩联宪一看,其中大部分他看过。于是,他开始大量去读生物方面的书,没安心的他甚至和另一同学跑去找校长面谈,请求批准考研。有点“左”的校长以“会导致大家军心动乱”为由拒绝了他们。
“那时,图书馆里面没有这方面的书,书很难找,就找朋友托关系到处去买、借,就凭着一股子兴趣。”
1981年毕业后,韩联宪被分派从事外贸方面的工作,当时的他已不太想考研,而父母却鼓励他:“既然如此喜欢生物,为什么不尝试去考考?”
于是,他再次决定考研。1982年,韩联宪以同等专科学历考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生物其实和文学语言是一样的,中科院也有从文科转入学生物的例子,你看鲁迅当年就是从医学转到文学去的。”面对笔者对与文科生跑去考生物学的疑惑他说到。
获硕士学位后,韩联宪留所从事鸟类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1996年底调入西南林学院,主要从事鸟类为主的野生动物保护教学和研究。之后,出版了《和鸟类学家韩联宪一起观鸟》、《云南野生动物》等一系列书籍作品。
为观察和研究动物,多年来他一直跑遍祖国大好河山,座谈会上,笔者却讶异于今天的他脚上所穿的是双解放鞋。“也不是什么特立独行,什么户外鞋,600、1000多的,我也穿过,但是爬山时那些鞋而还没这个透气,会有脚气,这次来吉大是开车来的,穿解放鞋踩刹车更方便。”
编辑:学通社 责编: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