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眠不觉晓,沧海一声笑,科研天地任逍遥。”我校第二届“志刚成才奖学金”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词的开头是这样形容郭春晓的。郭春晓获得其中的科研奖一项。可以说,她的科研之路,硕果累累。(文/唐嘉欣)
郭春晓,我校2011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担任第七届研会学术部部长的她凭着自己胸中满怀的理想,不断地在科研路上学习、进步、超越。她获得科研奖,并不代表她的科研之路就此画上句号。厚积薄发,终将破浪,此时的郭春晓,只是弓弦上待发的箭,等待时机,只为冲向更远……
有了开始,就再也不要停下
以学习为乐趣,以进步为自豪,以超越为目标。郭春晓说过,她爱读书,她爱阅读,她爱各类有益的知识。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她乐意扎扎实实地融入书本,不管是课外阅读也好,本专业知识也好,郭春晓都满怀不骄不躁严谨治学,积极地不断用知识来扩充自己。
学习上勤奋,整个人也就慢慢有了进步。殊不知,她的“科研”之花正垂涎欲滴,含苞待放。
2012年5月,校级研究生科研项目《大众文化视域下电视穿越剧的创作探讨》的结题通知单下来以后,任该项目主持的郭春晓的科研之路就此展开,便再也停不下来。
在郭春晓本人的努力下,她成功主持了该科研创新项目并结题。可是,胸怀理想的郭春晓怎会满足于仅仅一个科研项目的主持?她在自身精力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还参与了他人主持的校级科研项目四项(在张明“通过生态环保实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观”校级课题项目中,任第二参与人;在李文娟校级创作基金项目“‘村改居’社区思想工作研究——以吉首市雅溪社区为例”中,任第一参与人;在张文嫣校级科研项目“原始主义复兴背景下少数民族经验的演艺化转化研究中”担任第一参与人;张晓眉校级科研项目“沈从文文学在欧美国家的传播研究”中,任第二参与人)。尽管是参与人,郭春晓在参与的这四个科研项目里同样是尽心尽力,如同是自己主持的项目一样,为项目的成功结题出了很大一份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在郭春晓的眼里只是她脚下的一个跳板,她用她那双韧劲有力的双脚,正在不断尝试着腾跃出全新的高度。
在校期间,郭春晓除了对校级科研项目的辛勤“开垦”,还试着走出学校的外围,放眼全国。2013年间,她在校级期刊、省级期刊,甚至北大核心期刊多次发表科研论文。其中,不仅有她对电视剧的文化视点与反思、电视剧的创作探讨、亲情散文分析文学语言,还借鉴格雷马斯的著名分析模式来试着分析了《简·爱》的深层叙述结构。这些论文从总体上来讲,都脱离不了四个字:文学,传播。这四个字眼也是我们吉大文学院学子的魂,她依附“母亲”的魂,在课研道路上,渐行渐远。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要航行。 努力,努力,再努力,这就是成长的意义。我们永远不要期待别人的拯救,只有自己才能升华自己。郭春晓,在努力的诠释着自己。
有了成绩,却也不要骄奢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郭春晓积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因而种种努力都化成了各种奖项,侵涌而来。她多次在校级比赛中获奖,不管是英语演讲比赛亦或是图文大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她以专业课的领先成绩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以及国家级奖学金,在工作上、学习上一度被评为学生楷模,如优秀研究生干部、英语比赛优秀工作者、研究生三好学生……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如果说,郭春晓是沙漠中正在行进的旅者,荣誉与成绩,此时看来就是她在行进过程中不断发现的点点绿洲,她在整理行装之后,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前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 郭春晓自进校伊始就加入了校研究生会。对待上面的任务,她一丝不苟得完成;对待周边的同学,她热情得为其提供帮助。不知不觉,她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能力得到充分认可,第七届校研会学术部部长一职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她的肩上。“既然让我担任这么重要的一职,我就埋头干呗,不然,怎么对得起那些认可我的人?”郭春晓说到。
在担任校研会学术部部长之后,郭春晓更为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她组织策划了第五届研究生英语比赛,比赛获得圆满成功,因反映良好,后被评为“优秀工作者”。2014年,直到她毕业,她顶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的光环走出吉首大学。
后记:郭春晓,一个勤奋好学而又虚怀若谷的学生,“志刚成才奖学金”之科研奖于她而言,只是一次小小收获的见证罢了。当我翻开她的奖学金申请汇总表,顿时哑然,她的科研创新能力那一栏满满陈列的条数足足有九条之多,最后一条的字还没写完便没空白处了。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愿她的科研之路越走越远,步步生花。
学生编辑: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