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是一位影视创作者,希望用影像把自己的想法呈现给世界,他也是一名现实表达者,希望能够把每一个故事都讲好。他说,电影和音乐,如果仔细追寻下去,会发现,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在表达一种渴望,追求一种存在。他是本次志刚奖学金的创作奖获得者。(文/张欣)
大一 沉淀
大一时,因为在老校,接触的活动比较少,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吴晓波、熊培云、李晨鹏、刘瑜、章诒,这些人的书他都读过。
他说,大一时的自己是在慢慢沉淀,很感谢那时静下心来读书的自己。大一暑假时他在电视台待了一个多月,不会摄像就自己看各种摄像机的说明书,一点点摸索,慢慢的学会了摄像,到自己可以独立拍摄新闻。
大二 努力
摄像新闻做多了,他觉的自己的领域要拓宽,于是自学了后期剪辑合成等技术。学校没有专门的课,他就自己看网上的视频自学。慢慢摸索,在一学期多的时间里制做了30多件作品。他说,每次拍摄和制作都是让他难忘的。
这次他和同学一起参加了大广赛,当时,从开始拍摄到制作完成他们只有五天时间,期间还换了主演,他自己都觉得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去中黄村拍摄时,他们从早上八点一直拍到了下午四点,拍摄时把吃饭都给忘了。拍摄结束后,由于道具中有两辆自行车,无法运走,他只好和另一个同学自行车回来,他们边骑边问路,在没吃饭的情况下骑了两个多小时。
大三 探索
说到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他说,一是平台,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等原因导致我们的平台是局限的,而影视是一个更新比较快的行业,不管是设备还是理念,相比那些摄影类专业学府,很多东西在我们学的时候就已经滞后了。在认识方面,对拍摄的手法和方式都认识的不足,在团队上,没有可以互相竞争和教学相长的人,而且拍摄时人手也不足。在他看来,一部好电影的标准就是把故事讲好。
他说,现在,自己的定位还没有找好,要在摸索中一点点寻找。说到未来的设想,他说,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考研。另一条是就业,找一个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
后记:
采访中,我问欧阳师兄能不能提供一些获奖的证书,他说,不要写这些。我问,那你希望我把你写成什么样的呢?他回答,是什么样就什么样。
以前虽然听说过他,可是,真正的交谈却是这一次,他爽朗大方,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想法和才识。影像,对他来说是一种表达方式,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谦虚而努力。他把手绘、影像、创作相结合,成为一种艺术。在他的几部影片中,有文化和创意的交融,如他所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会一直走下去。
学生编辑:杨思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