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链接:陈诗,201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作为我校优秀毕业生,曾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如《毛古斯原始性初探》、《毛古斯与土家族原始生活》《毛古斯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影响》《土家族毛古斯的历史意义》等,参与《湘西自治州土家族大辞典•经济卷》的部分词条及《美丽潇湘•古韵卷》的编撰。获得此次志刚奖学金科研奖。
编者按: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英雄,他们或英勇无比,叱咤沙场;或意志如铁,度量胜海。而我认为,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陈诗就是如此,从迷茫到渐渐清楚方向,她一直在路上。她一直在努力做自己的英雄。(文/夏慧琳)
兴趣,最好的老师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疯狂。刚入大学的陈诗也是迷茫的,不能明确的知道自己以后到底要做什么,只是清楚的知道,不能荒废了时光。大一时,陈诗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了研究毛古斯文化的课题,刚开始她对这种文化并没有多大的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可后来,在对此文化的深入调查的过程中,她渐渐的对毛古斯产生了兴趣。因为兴趣,因为热爱,所以愿意努力去做,在她不断探探与研究之下,20万字的调查报告诞生了。她与毛古斯文化的关系也愈发密切。
后来,陈诗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考取了吉首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开始了自己的毛古斯研究之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时期的有所不同,不会有很多老师要求大家怎么样做,而是在自己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时候的学习完全依赖自觉。因为兴趣一直都在,所以她一直没有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跟其他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并且还不断地在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越努力,越幸运。”努力的陈诗在研一暑假期间就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篇,《毛古斯原始性初探》、《毛古斯与土家族原始生活》。这是努力最好的回报,也是对她最好的的肯定。
接触新的事物,从当初的迷茫与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清晰与游刃有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支撑着拼命学习,毅力支撑着她奋斗不息。
实践,充实了青春
青春是短暂的,有的人的人对时间的流逝感到遗憾,有的人深陷其中,永远也逃不出来。而她的青春,则是丰富而多彩的。因为她的青春是实践的青春,是生动、具体的青春。
读研期间,她就在学校不同部门做过研究生助管,在社会科学处担任学生助理;在校办担任学生助理。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她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恳、负责、态度端正,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虚心向老师请教,并及时处理好问题。能将学习和工作、生活三者的关系处理的井井有条。在工作中,让自己学会如何协调关系,学会提前完成自己的任务。课余的时候,还会学学做菜,看看各式各样的书籍,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愈发充实。在各种活动中认识一群人,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又服务了他人,何乐而不为呢?
感恩,将一路相伴
她说:“每个人都崇拜英雄,因为英雄从来不输,但我却执意做我自己,因为输我也不怕。”也许就因为那股不怕输的劲儿,所以陈诗才在研究毛古斯的路上一直坚定的走着。
奋斗路上,感恩有老师。当她对自己的未来摸不着方向时,当她在研究毛古斯文化毫无头绪而不知从何做起时。胡炳章老师像一盏明灯,给他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不断的提点、不断的指导,让前行的路不再被黑暗笼罩。恩师的指引让她的奋斗之路少了几分迷茫与胆怯,多了几分坚定与勇敢。
拼搏途中,感谢朋友相伴。友情不是一幕短暂的烟火,而是一幅真心的画卷;友情不是一段长久的相识,而是一份交心的相知。在陈诗的学术研究的的道路上,当研究陷入瓶颈的时候,朋友默默给予她的支持与帮助是她前进的最大的动力。亦或是收获喜悦时,朋友给予的最好的祝福。朋友的陪伴让陈诗的学术研究路上充满了温暖与踏实。
身边每个人的支持与帮助都让陈诗感动,更感恩。不仅现在感恩那些给自己温暖的人,以后也会将她们铭记于心。感恩,将与陈诗一路相伴。
写在后面: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一个正在成长。正值青春的我们。穿越迷茫,追逐希望。看着陈诗的故事,我们并不是旁观者。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像她以前有的或多或少的迷茫。我们通过她奋斗的青春故事,要收获些许关于人生,关于努力的感悟,来激励我们自己成长。像陈诗一样吧!努力、踏实的走每一步路,与最美的七个自己相遇,做自己的英雄。
学生编辑:杨思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