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动态

【图文】吉首大学“红音湘传”实践团矮寨调研


(通讯员:王奥赛)2025年8月24日-27日,吉首大学文学与新媒体学院“红音湘传”实践团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开展调研。调研围绕“文旅融合发展成效”“非遗传承现状”“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三大方向,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数据梳理等方式展开。


锚定三大调研方向,明确实践靶心

实践团以“挖掘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为核心目标,调研覆盖矮寨社区、矮寨大桥游客服务中心、德夯苗寨、乾州古城等关键区域,聚焦三大议题:一是调研文旅融合“交通+产业”联动效应,观察交通对旅游业及餐饮、特产销售等衍生业态的带动作用;二是聚焦苗画等非遗传承现状,了解其传承脉络、创作逻辑、创新实践与现存挑战;三是探索红色非遗融媒体传播路径,探寻红色资源与数字技术结合的,评估融媒体产品需求,为乡村文化振兴寻数字化方案。



(图为“红音湘传”团队成员合影 )


多维方法并行,扎实推进调研实践

为保障调研深度与实效,团队以“走访观测+多主体访谈+问卷梳理+实践赋能”四维工作法推进:实地观测中,分组记录矮寨“公交+徒步+自驾”交通体系运行细节,含公交班次、票价及游客出行占比,掌握交通对游客动线的影响;深度访谈时,与村支书、苗画传承人、景区管理者等多主体对话,收集如通镇公路修建历程、苗画“五行相生”理念等一手信息;数据梳理环节,通过问卷统计游客偏好与非遗认知度,明确红色非遗传播痛点。



(图为采访德夯苗寨村支书现场)


收获多维成果,实现“调研+专业”双重价值

此次调研实现“调研+专业”双重价值,核心收获有三:一是摸清发展脉络,确认交通为矮寨文旅核心引擎,2024年暑期景区游客量同比增35%、40%游客选公交出行,且“德夯雅舍”民宿群带动就业、9户原贫困户借非遗脱贫,非遗年经济效益提升;二是明晰非遗路径,掌握苗画“五行配色”内涵与创作周期,发现其通过“非遗+文创”“非遗+教育”活化,也明确需吸引年轻人参与的挑战;三是形成专业成果雏形,梳理出《一分钟系列红色短视频》、苗绣文创、苗语版《送儿当红军》RAP等红色非遗融媒体方案。调研既为矮寨发展提供参考,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未来将持续助力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