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广大同学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营造学术讨论氛围,我院组织2022级全体研究生于4月10日至13日晚7点于砂子坳校区分别召开了4场专题研讨会。
学科语文专业舒帆羲分享的是《情境教学的美育策略》,她从研究缘起、文献综述、情境教学的美育策略和个人学习感悟四个部分汇报。她认为情境教学的美育策略应结合教学实践和日常的学习生活,从不同层面提出情境教学美育策略。魏红意分享的是《民族复兴背景下初中语文主题教育的审美策略研究》,她从民族复兴和主题教育概念出发,分别论述了民族复兴、主题教育和美育的研究现状,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审美策略。她认为教师在进行民族复兴主题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考虑学生与时代之间的距离,各个主题之间也要合理融通。
最后,硕士生导师何小平进行点评。他肯定了两位同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同时对于舒帆羲的分享提出了几个问题:语文为什么要重视情境教学?语文的情境教学与其他学科情境教学的差异在哪里?随后对魏红意的研讨提出了看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的主题教育的实施策略应该是有差异的。他建议两位同学日后研究可以从这些方向出发,认真思考并结合教学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周延分享的是“寓湘诗研究”这一专题,她从概念界定、研究现状及感悟思考这三个方面汇报。她认为可以扩大研究范围,比如从寓湘诗研究到寓湘词、寓湘文研究,或者缩小研究范围,比如研究湘西地区的寓湘诗。肖毅分享的是“词体的破体现象研究”这一专题,她从“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以传奇为词”三种“破体”方式汇报。她认为当前的词之破体问题存在重个案而轻整体、文体学意义尚未展开、文体辨体的界限不清晰等问题,有待继续解决。周雨菲分享的是“诗言志与中国美学精神”这一专题,她从古代的文学文论当中去探源属于中国人的独特审美气质、从“志”与“诗”两个方面探讨“诗”如何“言志”、从“诗言志”当中发掘中华民族美学观念三个方面展开汇报。甘海琴分享的是近十年晏殊及其作品研究综述,她从本人研究、作品研究、比较研究三个方面展开汇报。
文字学专业唐碧霞分享的是洞口方言研究,她分为四个板块:洞口地理位置及周边语言使用情况、洞口方言研究现状、洞口方言研究不足和洞口方言语音研究新思路。洞口方言研究的新思路主要是:研究洞口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现象;区分洞口方言中的鼻音和鼻化音;研究洞口境内汉族和瑶族的语言的相互影响。王丽分享的是苗语博物馆设计方案,她指出了苗语博物馆设计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特殊性。她的苗语博物馆设计内容丰富且有趣,将语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最后,硕士生导师瞿建慧进行点评。她肯定了两位同学的汇报成果,唐碧霞文献收集非常仔细且丰富,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王丽的设计框架搭配得很好,既有理论也有应用。同时她也指出,唐碧霞文献资料的分类还需要仔细斟酌,王丽学术区的内容安排还需仔细考虑,尽量设计得通俗易懂一些。
新闻传播专业廖华香分享的是邹振东的《弱传播》。她从一条“信息”线索、舆论和现实两个世界、以及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和方法论工具这四大模块汇报。她认为现实中的强者往往是舆论世界的弱者,与弱传播连接具有重要意义,真正去了解别人在关注什么,这样人与人的隔阂和矛盾才会减少,这才是传播的最大意义。张文奇分享的是《“赋权”抑或“负权”:传播新科技与社会性别权力关系的建构研究》。她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分享了全球及在地?的大众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脉络,同时也分享了互联网平台中被遮蔽的“负”权现象。吴晓玲分享的是李勇的《媒介“异质性”空间生产与文化霸权对乡村的收编》。她从社会理论对空间的转向、反抗的媒介化乡村空间长期的“异质性”空间实践、空间“异质性”的消除过程三个方面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