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瞿建慧 梁锋 湘西报道
2022年,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列前茅。吉首大学2022年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其中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5项,立项数量名列全校第一。获批项目涵盖了语言学、中国文学、民族学、新闻学、社会学等五大学科。截至目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6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连续十二年不中断。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瞿建慧教授受邀在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启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助力学校的科研发展。
科研平台工作成果喜人。2022年,学院省级科研平台对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民委“西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成效显著,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沈从文与湘西文艺研究中心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5篇,承担省级科研项目7个。湖南省湘西民族语言研究基地产出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获得5个科研项目,发表论文9篇,其中南大核心A类1篇,B类1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并获湖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
科研协同赋能人才培养成就显著。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谋划部署铭记于心,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在学生培育工作中捷报频传。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第十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2项,2022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中国梦校园情”湖南省第七届大学生微电影短视频大赛优秀组织奖1项。强化科学育人和人文教育的相互渗透融合,多维度助力学生科学研究。指导本科生以一作身份发表论文43篇,研究生19篇。指导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4名,获省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1篇,省级创新基金项目1项。
学科发展提升学术影响力。202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为C-,实现了新的突破。学院紧紧对标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需求,立足湘西,辐射湖南及全国,放眼世界,打造高校人文学科学术阵地,科研特色越来越强,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组织召开“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湖湘传播论坛”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暨首届年鉴奖颁奖典礼”学术会议。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近30次,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10余次。校党委书记廖志坤教授《大力弘扬“十八洞精神”》被湖南日报《理论·智库》刊发。院党委书记彭广林副教授参与编写的《十八洞启航》被译成俄文和老挝文在国外出版发行,并获得了湖南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龚芳敏副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Vaccin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文3篇。邹晓玲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湘西地区汉语方言地图集”获得结项“优秀”等级。
多项举措保证学科服务社会。学院发挥学科优势,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立体并进,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实效良好。沈从文研究所为湘西自治州纪念沈从文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提供学术支持,指导怀化芷江县政协《沈从文在芷江》的编著工作以及“沈从文的芷江故居”的改造工作。里耶秦简研究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民族博物馆建设提供学术和技术案例,土家语苗语研究为湘西州地名普查和地名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源泉和研究范式。学院围绕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李端生教授驻扎永顺县润雅乡五官村,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致力于五官村的乡村振兴。2022年“吉首双塘西瓜文化教育博物馆”和“永顺县高坪乡西米村红色主调村史馆”正式开馆,他以自己的收藏知识、博物馆学识和能力,为吉首大学发挥人才优势服务地方社会事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场馆创建之路。
把握新时代,正是扬帆起航时,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将不断树立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奋勇拼搏的担当意识,坚定信心,坚毅前行,为谱写新时代科研蓝图砥砺奋进,逐梦前行,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