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专业之一,其前身为本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98年分设的新闻方向。2001年正式申报为新闻学本科专业,并经国家教育部备案,于当年招收首届本科学生。现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全日制在校学生210余人。
新闻学专业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级重点专业,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级特色专业,2014年被确定为吉首大学服务武陵山片区特色群建设专业,2016年获批为湖南省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为湖南省一流学科。2017年,在本专业建设实绩基础上,申报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2018年获批,2019年实现研究生招生。
新闻学专业目前共有专职在岗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博士4人,硕士4人。另聘有校内外新闻媒体实践教学基地兼职教师15人。作为本专业常规教学机构的新闻学教研室成立于1998年,曾得到吉首大学优秀教研室立项建设,先后三次被评为校、院优秀教研室。
本专业拥现有吉首大学现代传媒实验中心,分设新闻演播室、电视非线性编辑室、苹果电脑工作室、电视节目制作室、摄影艺术鉴赏室、影视节目鉴赏室、音像资料室等专业实验室。同时建设了《传播学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和成立了吉首大学现代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平台。
本专业在校内外建立了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红网、三湘都市报、湘西广播电视台、团结报社、湘西网等实践教学基地17个。这些实验实践资源的配置与优化,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必要的保障。
新闻学专业教师已出版《写作动力研究》、《民族地区媒介素养引论》、《象牙塔内的信息流动》、《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治理现代化研究》等专著数部,主持国家级课题“民族地区科技传播生态优化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表达与规范”、“武陵山区民间传统节庆资料库系统化、数字化建设研究”、“武陵山片区农村媒介生态体系优化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政务舆情回应的社会认可度调查与研究”5项,省部、厅、校级各类课题27项,每年科研论文发表量在12篇以上。
新闻学专业重视教学改革与研究,承担了多项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在拓展增厚专业基础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质量得到切实保障,确保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顺利实施。这些年来,学生在老师指导或独立实践中,创作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作品,尤其是电视纪录片以及DV影像作品。如师生合作的电视作品《春江花月夜》、《新姐妹》、《小城凤凰》、《转弯的夏天》、《赤水·侏罗纪公园》、《九重天》、《猫儿塔》、《使命》等十多部精品在中央电视台、湖南省台播出,参加各类高规格文化影展并获奖;《张家界土家风情》、《凤凰城印象》等电视纪录片还被国家文化部选中,并被制作成多国语言的DVD,参加我国驻外使馆宣传观摩活动,在海外产生了反响。
经过30年的办学和发展,新闻学专业形成了立足湖南西部,开掘大湘西丰富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构建起“实验室+基地+田野”现代性、开放性和民族地方性实践教学平台,在地域性、民族性“田野作业”中,与校外媒体基地共同培养学生普适性新闻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办学特色。
在上述人才培养特色模式的推动下,新闻学专业学生毕业之际推出自己的新闻实践成果作品集已有十多部,成为一种持续现象,被湘西媒体专门报道。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5.1%,主要分布于北京、广东、上海、湖南、四川、山西等地的各级各类媒体、企事业单位宣传、企划部门、广告及文化传播公司。深圳电视台、北京青年报、湖南卫视等单位均有本专业毕业生。
同时,学生毕业平均考研率为11.2%,近年来考取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有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韩国世庆大学以及国内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等著名高校。
吉首大学新闻学专业经过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基本总结出了本专业办学的几个理念:
一体:将吉首大学新闻学专业作为湖南省级“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一个整体加以看待,认真研究其特色内涵,探索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并点面结合,形成可普适性的模式,为全省同类专业办学提供一种参照。
二侧:从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内专职教育教学人员队伍及办学硬件条件一侧,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兼职人员及实践平台提供一侧,思考和探索两侧的理论与实践互补和教育行为的融合。
三业:着眼于新闻学专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专业”、“就业”、“职业”设计和行为实施链条,让其专业选择、就业行为和职业理想实现三线一体,减少弯路和迷惘。
四习:新闻学专业学生所受学业教育中的先后四个实践性环节——专业入学见习、专业课程见习、专业综合见习、专业毕业实习,通过“四习”实施,分别达到对所选专业的基本“感知”、对实践性课程的技能“熟知”、对专业内涵的理性“认知”、对专业理论与知识学以致用的“践知”。
五圈: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发挥角度,并从离新闻学专业圆点近远考虑建立本专业学生实践(实习)的五个圈基地——文学院内第一圈(院学通社、班级报纸、精灵影视);校内第二圈(校报、校电视台及广播电台、校新闻网);学校所在城市社区第三圈(湘西州直各类新闻媒体与吉首市属各类新闻媒体);学校所在武陵山片区周边市州(恩施州、张家界市、潜江区、铜仁市、怀化市、邵阳市、常德市)为第四圈的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省会长沙、其他省市区及学生家乡的相关空间为第五圈(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基地关系从近到远,从亲到疏,可给学生的学业“四习”和相关实践活动提供条件。
六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前夕的八个学期(第七、八个学期间的寒假不算,学生多在外实习或提前工作),共有六个相对稳定的寒、暑假期时间,可利用于他们的专业实践、调研、社会考察、游学等实践性活动,应制订出可操作性制度,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