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沈从文文化元素阐释
——兼及对吉首大学“沈从文学术文化”现象的观察
李端生
1958年创办于湘西的吉首大学至今已61年,1988年去世的沈从文至今也已31年。一所仍在向前发展中的大学,和一位已在天国安详但在人间仍影响不衰的文化名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关系?回答这个问题,有四个观察维度需要认真介入:
一是天时、地利的必然牵手。沈从文诞生在湘西,以抒写湘西近现代社会、历史与文化闻名于世,其笔下“湘西世界”已经成为世界性经典文学形象,湘西也由此走向了世界,成为了世界的湘西;吉首大学创立于湘西,以服务湘西为显著办学成就。沈从文与吉首大学都与湘西紧紧相依,自然的天时和地利,使沈从文与吉首大学发生了永不可分离的因时地缘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不可取代性,而只会弥久愈坚。
二是文化的血脉相通。大学需要文化创造、传承和创新,需要校园文化环境和文化育人。文化作为软势力,是大学的核心特质存在,是大学个性的区别和无形价值。吉首大学多年的办学实践,强化了“文化立校、学科强校、特色兴校”理念,将文化要素置于学校之立足立稳立特的首位度,抓住了学校发展之大根本。而沈从文已不仅是简单层面的一位特色作家,他对人类智慧贡献的内涵从“文学→文物→文化”进入了一种渐次上升的范畴,本身已经成为了20世纪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具有了文学、文化学、历史学、文物学、考古学、民族学、艺术学甚至哲学等学科意义上的研究价值。沈从文的精神文化创造、物质文化研究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领域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令世人瞩目。于是,建立在天时、地利基础上的文化因子使吉首大学和沈从文实现了血脉相通。
三是沈从文与吉首大学交往事实的存在。研究机构与研究对象一旦发生事实联系,则成为前者作出研究行为的重要依据和直接条件,这似乎是学术界的一个公认规则。非常幸运,缘于天时、地利的优越,加上人和的机缘,沈从文生前确实和他家乡的这所大学发生过事实上的诸多联系,这些联系事实经过整理而成的图文声像资料本身已经成为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还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沈从文的作品在新时期到来后出版尚少,湖南人民出版社则较早组织人员编辑出版了较有影响的《沈从文散文选》和《沈从文小说选》。1981年6月,沈从文在两书正式出版前的《题记》中写道:“湘西土家族和苗族已成立了联合自治州。过去绝大部分人是文盲,目前自治州已有了吉首大学,副校长及部分教师已由苗族担当。”话语中蕴含着他对学校的了解和评价。说这话还不到一年的1982年5月27日,沈从文在乡人黄永玉、萧离等陪同下,偕夫人张兆和真的来到了吉首大学,他漫步校园,入教室和师生见面,并在校图书馆作了长篇讲话。此讲话内容经过刘一友教授整理,后来以《沈从文先生在吉首大学的讲话》为题发表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全文近5000字。这个《讲话》内容开始不久,沈从文说道:“吉首大学这个学校,我个人很希望它更快成为对湘西、对自治州特别有贡献的崭新的学校。我相信各位一定做得到的。” 《讲话》的结尾则是:“吉首大学学生中有对文物喜爱的,要鼓励他考研究生。考不起也不要紧,我来带!”可见吉首大学在沈从文心中已注入了一份更深的情感和期望。后来,吉首大学图书馆、《吉首大学学报》的题名出自沈从文手笔顺理成章;吉首大学研究沈从文的学者入出已经80高龄沈从文的北京寓所也方便自如;沈从文生前写给最后一个人的信件也是吉首大学的教师。他和家乡的这所大学缘分深深。
四是人心所向趋动下的持续投入。这是以上三个基础存在的必然结果,也可以理解为“人和”条件下的坚守。于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的一切在拨乱反正、逐步走向事物发展的应有轨道开始,吉首大学便带着一份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构想,从学术文化的视角和高度,把对沈从文的研究自然纳入了自己人文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范畴,并给予了持续至今近40年的投入。这种投入宜作广义去理解,包括认识上的关注、定位上的准确、情感上的倾心、人力上的支持、财力上的落实、物质上的到位、氛围上的营造、宣传上的影响,等等。
正是有了上述几方面的特利条件和时间推移下的积淀,吉首大学历40年之时,经几批沈从文研究学人努力,在学校历届领导的关心支持之下,至今日基本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沈从文学术文化”现象,并产生了注入这种文化内涵的文化元素,为自己的文化立校办学理念提供出一份有力的证明。这也使得吉首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工作因为沈从文的研究而在国内外赢得了较为公认的一块口碑,并被认为是沈从文研究的学术重镇。
在上述背景陈述之后,以下我们便观察和梳理出吉首大学沈从文文化十六个方面的构成元素,并予以相应阐释,供国内外关注的人们了解、认识:
第一,沈从文研究所。这个学术机构的雏形起自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韧于原中文系,在此基础上于1986年初成立了沈从文研究室,1999年升格为沈从文研究所(黄永玉先生题写所名)至今。根据形势发展和需要,学校已有成立沈从文研究院的提案和构想。一部《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40年学术史(1986-2026)》著作的项目正在由沈从文研究所构想和安排,这可能将是国内外就一位研究对象的持续性研究工作开展而形成的首部学术史著作,应该可期其探路或示范性意义。
第二,沈从文研究学术会议。自1987年吉首大学组织召开全国首次沈从文研究学术座谈会(学术论坛)开始,至2018年纪念沈从文去世30周年的沈从文研究国际学术论坛举办、2019年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沈从文研究主题学术研讨会为止,利用适当时机举办研讨沈从文的学术会议已经成为吉首大学的科研惯例。这类会议还包括了1998年的国际沈从文研究学术讨论会、2002年的纪念沈从文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2004年的纪念《边城》发表70周年茶峒考察研讨会、2008年的纪念沈从文去世20周年沅水行考察学术会议、2012年的纪念沈从文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2014年的纪念《边城》发表80周年茶峒考察研讨会等。由吉首大学多次组织承办的沈从文研究学术会议,结识了一大批国内外沈研学者,积累了较丰富的学术资料,扩大了学校影响,为吉首大学在国内外沈从文研究领域奠定学术地位打下厚实基础。
第三,《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沈从文研究”专栏及专号。《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创办和学校沈从文研究基本同步,沈从文后来为学报题名。《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设“沈从文研究”特色专栏至今,刊发了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文章,其间又出版了四期“沈从文研究”专号,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学术影响。《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现已成为国内 CSSCI学术期刊。
第四,《从文学刊》(1—7辑)。由吉首大学文学院、沈从文研究所组织编辑,国内正规出版社公开出版以书代刊形式的学术出版物。《从文学刊》自2004年12月创刊,到2017年12月终刊,历时13年,共计编辑出版七辑,230多万字,其中推出了“纪念《边城》发表70周年”“纪念沈从文先生逝世20周年暨张兆和先生逝世5周年”和“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110周年”三个专辑,先后开设“边城实考”“研究综述”“沈从文研究”“黄永玉研究”“乡土美学研究”“民族文化研究”“民族语言研究”“文艺与传媒研究”“沈从文佚文片鸿”“深切缅怀沈从文先生与张兆和先生”“沈从文作品、思想研究”“沈从文创作研究”“沈从文作品版本研究”“《边城》研究”“沈从文比较研究”“沈从文生平事迹研究”等栏目,从多侧面对沈从文的创作、作品、思想、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湘西历史、文化、民族、语言和相关人物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独特的探讨,为学术界开展沈从文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文献,成为一段时期内国内外沈从文研究有一定影响的学术阵地,将在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学术史上留下较厚重的一章。
第五,《沈从文研究》。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室)编辑的公开学术出版物。其雏形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设的“沈从文研究”专栏。1988年,沈从文研究室将学报社科版(1980-1987)上发表的一批沈从文研究论文(附加相关文章、资料)编辑成集,艺术大师、沈从文表侄黄永玉题写书名《沈从文研究》,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当年正式出版第一辑。30年后的2018年,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合作,由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重新组织、编辑稿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于2018年10月正式推出新的《沈从文研究》(第一辑)(以论文集形式出版)。《沈从文研究》设有相关栏目,注重沈从文研究中的史料发现、考证性和学理性深刻、独到的研究文章,此后每年公开编辑出版一辑,以续接《从文学刊》的学术使命。
第六,沈从文文献资料珍藏中心。建于学校图书馆内,收藏有沈从文文学作品各种版本、物质文化史研究手稿、沈从文研究专家通信以及与沈从文有关的重要生平史料等,由专人管理维护。
第七,国内外沈从文研究专家文库。设在沈从文研究所内,已建立起专门的文献资料专栕和档案装置物件。目前正在宣传、联系、收集国内外沈研专家资料,使之逐步充实、成体系,成为服务沈研学人们研究沈从文的特色文献资料提供平台。
第八,沈从文纪念馆。该馆于2012年12月28日沈从文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开馆,2018年值沈从文去世30周年之际又进行了扩建,目前展示区面积410多平米,由主展厅及其大门旁边的“窄而霉小斋”书房构成,均建立了数字博物馆,共投资140多万元。纪念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音响等形式,对沈从文生平事迹、文学作品、学术研究成果、社交生活以及和吉首大学的关系等作了较全面的展示,成为人们了解、学习、研究沈从文的重要平台与窗口。2019年4月,沈从文纪念馆被评为第七批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沈从文纪念馆初由学校文学院管理运行,2016年学校成立专门的文化教育场馆管理中心进行管理。
第九,从文广场。位于吉首大学砂子坳主校区图书馆前,占地总面积2460多平米,以绿草坪为主要空间,朴素、淡雅、自然,体现出沈从文一惯的精神品格。广场靠图书馆一端中间矗立着一尊总高4.5米的沈从文铜质雕像(含花冈石基座),前方下端有沈从文生平事迹简介,四周圆形石料底座立于草坪之中,南北两边有“X”型条石小路通向雕像。从文广场由吉首大学2002届新闻学专业校友邹高峰捐资100万元,于2018年10月建校60周年庆典日落成。
第十,从文大讲堂。由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牵头,校内文学院、文化场馆管理中心、社科处、研究生院、素质教育中心等机构和部门协作组织开展的学术活动平台,自2012年开始,每年组织1—2场,特请校内外研究沈从文的著名专家学者,专门在沈从文纪念馆内现场氛围下举办。大讲堂每次由一名沈研学者主讲一个方面的沈从文研究专题,校内研究生、本科生和相关教师参加,部分校外沈从文爱好者旁听,采取讲座和讨论相结合方式进行。“从文大讲堂”到2018年已举办近10场,来自美国、马来西亚和国内的一批沈研专家受邀主讲,已成为吉首大学品牌学术活动之一。
第十一,“沈从文研究”特色课程。“沈从文研究”特色课程有三个内涵层次:一是作为一门面向全校热爱沈从文及其作品的各本科专业学生的素质选修课程《走近沈从文》;二是作为文学院中文专业本科学生的必选课程《沈从文研究》;三是作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必开课程《沈从文研究》。“沈从文研究”特色课程面向不同学生确立相应讲授内容和学习目标定位,由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和文学院研究沈从文的教师主持与主讲。如面向中文专业学生的该门课程由沈从文研究所一名负责人主持,8—9名具有教授或博士资质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一学期中每名教师先后轮流给学生主讲自己所擅长的研究领域,并结合学生毕业论文选择沈从文研究或报考校内外现当代文学方向硕士生拟研究沈从文的计划给予辅导。该课程结束时每个主讲教师出一道沈从文研究方面思考题,由听课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计划选取其中一个题目写成课程论文作为核心考核内容,再由所选中题目的出题老师分头批阅。硕士研究生则通过学习《沈从文研究》课程,基本确定以研究沈从文的一个侧面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授课教师给予认真引导和帮助。通过这种方式,已有一批研究生完成沈从文研究方面的硕士学位论文20多篇,其中2012级张晓眉以《沈从文北京早期文学传播研究》为题获得湖南省2017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第十二,“走进湘西,走近沈从文”新生征文。这项活动面向每年入学的全国各地新生,旨在让他们来到沈从文家乡的大学后,领略沈从文故乡和笔下的湘西山水、历史、文化、风物,写下自己的认知与感受。该活动由吉首大学校级文学社团“西湘风文学社”具体组织开展,对评选出来的优秀征文给予公布奖励。沈从文研究所、文学院、校社团联合会给予支持,已持续开展多年,成为新生教育活动的特色项目。
第十三,《边城》话剧。由吉首大学校级文艺社团“虎雏(取自沈从文作品名)剧社”组织开展,剧本来自沈从文经典小说《边城》,学生改编和排演,演员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热爱沈从文作品的学生。《边城》话剧逢学校相关重要活动或全校年度文艺活动时演出。
第十四,沈从文文学奖。由吉首大学文学院和沈从文研究所联合组织开展,2018年已获提案通过设立,定位于校级文学奖项, 2019年开展首次评选。该奖项针对校内就读的各专业、各类型的博士、硕士和本科学生,以及教师在文学创作上发表(出版)的作品,给予申报评比和物质、荣誉奖励,两年一次。
第十五,湘西“从文之旅”研学旅行产学研项目。该项目动议于2018年12月,拟发挥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近40年学术成果优势,挖掘沈从文笔下湘西历史与现实情境中的山水、历史、民族和文化资源,在学校层面沈从文研究所的主导下,组织校内在读研究生、本科生以公司化创业的方式,开发出当下热门的面向社会中小学生的湘西“从文之旅”研学旅行项目,并通过组织各地中小学生实际来湘西的“从文之旅”研学旅行活动,取得社会、经济和文化多重效益,实现吉首大学沈从文特色研究产学研一体化运行的成果增值。该项目已获2019年吉首大学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奖,计划两年后冲击湖南省级和国家级奖项,同时为学校产学研特色教学成果奖作先期培育。
第十六,从文书吧。设在吉首大学砂子坳主校区图书馆二楼,由闭合的阅览室、开放的走廊和木地板条椅桌边廊三块空间构成,总面积400m2。书吧环境古朴典雅,便于学习者行走朗读和静坐展阅。阅览室内设有别致的赠书书架和食品饮料服务台,供学习者长时写读和自由拿取架上书籍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