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璇
郑妙妙,我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毕业生,中共党员。曾获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十二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连续四年获得吉首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是我院首批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生之一。现被湘潭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专业录取。

编者按:初次与她的相遇,暑气未散,一身正装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总结报告紧紧地攥在手里,那是她即将要卸任学生会主席的日子。而现在,向母校交出完美答卷的她仍身影忙碌。未来那么长,她仍执着地在写属于她的故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说起大学四年的学习历程,并没有洋溢着满腔豪情的壮语,她更愿意将其浓缩为“水到渠成”四个字。刚进大学的她曾像无数怀揣着梦想的新生一样,有着对新生活、新学习的期待。当然,无法避免的是,迷惘与彷徨也接踵而来,专业课程的不适应,讲学方式的变化,大一一年对她来说结果并不是那么如意,班上十五六名的位置和她的目标相去甚远。
但诚如她所说,大学四年那么长,未来充满未知又怎可妄自菲薄,那个时候的她虽什么都不说,但平静之下涌动着的是对自己的坚信、是对未来的热忱、正是有着这份坚韧。这份不言弃,大二时的五六名到大三最后摘得桂冠,这一步步成长的背后有一颗不懈的赤子之心。
除了平日里的学习,她还在学校担负学生会主席的重任,大大小小的活动也不少,这侵占了她不少时间,有时专业课也不得不落下。各种事情烦身,但她从没心生抱怨或是力不从心自乱阵脚,因为她知道抱怨是无用的,手忙脚乱也是无用的,当事情来临时还不如按部就班,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做好,事情是做一件少一件的。
她对自己手头的事情有着清晰的规划,学校的事情在十一点前上交后也没有放松下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在室友都酣然入梦的时候她开始在知识的世界里探索,她不会把今天要完成的事情拖到第二天,于是在这样的夜晚,繁星下、台灯前,只留下默默前行的自己。
在不断否定中找到自己
卡尔维诺曾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赞扬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最初的自我分裂—自我否定—自我斗争,直到最后自我和平。而现实的当下,人们总是一味向前,极少停下来回头看看自己的初心。
说起曾参加过的“挑战杯”她仍记忆犹新。比起获得全省二等奖所带来的荣誉,背后的付出才是她真正怀念并为之骄傲的东西。团队刚组建的时候,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女生,方案也没怎么成型,两个人分配着写了初稿。随着方案的日渐成熟、团队的扩充,作为第二负责人的她更加忙碌,文稿也需更具体更丰满。但很多东西对她来说都是崭新的,所以她只能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攻克,新的东西谁擅长就去请教谁,在一次次追问中她更加了解自己要做的项目,她就这样成长起来。
完美两个字分量太重,文稿被打回去四五次之后是极易让人放弃的,但“即择始,必择持”她知道这个团队已经迈了这么远,回头对不起自己所奋斗过的日日夜夜。她说起每次改稿都承受着心灵的煎熬、对自己的审问,交上去之后又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否定自己之后又重新开辟出一个新的东西,最大的困难就是自己已经觉得完美的时候又要将自己推翻,跳脱出固有的圈子,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重新审视这个过程。
对她来说一次次被打回去改的不是稿子,而是对自我的认知,打破被禁锢的思维再回头。一遍遍修改是痛苦的,可是在不断的否定中她看清楚了自己,也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忠于本心,横而不流
考研日期迫近的时候,学校仍有需要她的工作,完整的学习日对她来说是奢望,时间对她来说更加宝贵。考研词汇5000,她给了自己二十天。她笑称早上晨起背单词晚上回寝室觉得那些单词又变成了陌生人。但她相信持之以恒的力量,她让别人看来的空想成为了现实。学校图书馆都人满为患,成堆的书籍之后是一张张不言苟笑的脸,这里的空气都是被凝固的,时间对于这些学习者来说是分秒必争,但是这里却不见她的身影。离学校六公里之外的创业孵化基地传出阵阵读书声,她在这里度过了许多时光,坐在人群堆里大垛书本后头屏气凝神让她无法集中精神,蓝天下这个年轻的地方她放开嗓子,文字似乎就脱离书本变成她头脑里的东西。
她谈起最喜欢的书目与作家,脸上便泛出容光。在各种外国文学大行其道的今日,人们似乎忘却了对本民族乡土文学的热爱,那种从黄土地里长出来的最质朴的呐喊,“活着是场不辨悲苦的剥落”,余华和路遥是她最喜欢的作家,在这两个人身上有着对土地对乡村的追寻,有对人性最本质的呼唤。城市的快速扩展,侵占农田和儿时的家园,当代人的心灵更多地被物质裹挟也有对乡土文学的漠视,但她知道对于这样一个踩着泥土中成长起来的民族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如果一个人对外国文学了解的通透却对本国文化无知也不能称其为善读书。她有着广泛的博览,但读了五遍《活着》的她依然有着对自己本土文化的坚守,因为热爱,她在毕业论文里畅谈乡土文学观,因为怀着热忱她又踏上了学习现当代文学的道路,这世间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
曾经在学校没有完整一天的她怀里揣着抱枕斜靠在椅子上,光从窗子外射进来打在她的脸上,我看见她眼里的光。和她的谈话总是让人想到一个词:生命的张力。就像流水,奔流过千山直到汇入海洋,于她来说平静之下有着生命的放肆,那是一种对本性本心的执着。
关于她,眼里有光,心里有梦想,脚下有方向。
学生编辑:朱鑫玉 田元伟 郭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