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生记者 李艾玲)6月23日,我院2014级新闻班57名学生,在新闻系主任李端生、2014级辅导员鲁明新的带领下,赴芷江开展为期一天的专业见习。见习地主要在龙津风雨桥、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园、抗战纪念和平园等地观摩、拍摄。
清晨迎着雨,同学们乘车前往芷江。上午,同学们观摩了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的龙津风雨桥。富有侗族特色的龙津风雨桥,跨越流经县城的舞水河,曾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现为全国最长的侗族风雨桥。随后,参观了附近的侗族鼓楼等地。

图为 参观龙津风雨桥
下午,在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同学们先后观摩了芷江受降纪念坊、中国战区受降旧址、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等。纪念园内庄严肃穆,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副总参谋长一行,由南京飞抵芷江进行乞降会谈,交出了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备忘录。“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写下了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随后,参观了抗战纪念和平园。

图为 参观芷江抗战受降遗址

图为 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

图为 参观芷江受降旧址
通过一天的见习,该班夏钰同学深有感触:“这一天的见习,不但让我领略了芷江侗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芷江作为抗战纪念地的历史底蕴,而且作为在毕业前的全班集体活动,也给我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图为 芷江受降纪念坊前合照
李端生教授表示,此次见习活动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活动能力进行的一次集中校外观摩,新闻专业的学生需要开拓视野,学以致用,见习地点选在芷江,是本着就近的原则,来回比较方便。而且今年是全国抗战爆发80周年,芷江作为抗战受降地,又有飞虎队纪念馆,侗乡风雨桥—龙津风雨桥,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等,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能让学生感受湘西历史文化韵律,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学生编辑:刘欣然 许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