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思颖 范媛媛
李碧云,我院2013级中师二班优秀毕业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一等、二等奖学金,我校师范生技能大赛软硬笔书写大赛一、二、三等奖,我院说课讲课比赛二、三等奖,曾被评为“优秀社团干部”。2017年考取中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碧云
编者按:“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川黔咽喉,云贵门户,在那里生得了这样一位温婉清丽的姑娘。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风里张扬,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沐浴阳光,一半洒落阴凉,如此卑微如此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李碧云非常喜欢三毛的这句话,她也正如这段话里的一棵树一样,在山明水秀的吉首,凭着一腔不服输的劲儿、一颗向上的心,升华了自我,成就了自我。
她说话时的语调谦虚平和,眸光婉转,她说学无止境,她说厚积薄发,她说每一次前进路上的考验都是提高自己能力的加油站。
其文绰约风雅,其人古灵精怪,其名李碧云。
沉寂晚景,天风凉凉,夏月不照无迹崖,她的故事,且听我缓缓叙来。
需细思精择,方显最耀眼的才华
李碧云坐在我对面,浅浅地笑着,白净的脸上露出了小酒窝和小虎牙:“其实是经过利弊权衡、考虑了各个方面才选择考研的。然后决定了,就专心去做了。”李碧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自己未来道路的选择有着或多或少的纠结。天高海阔,人生有许多种精彩,何况她还是一个喜欢尝试挑战的人。
她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草草决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她冷静地分析着自我和时机,就像一头在黑暗里潜伏的猎豹,有一双谜一样的双眸,人们也许猜不透她的方向,但人们知道,一旦她选择了出击的方向,便是利刃出鞘。
她有着少年人热血的理想和信念,她也有着少年人难得的谦逊和理性。
和其他一进大学就决定考研的同学不同,李碧云是大三下学期才决定考研的。也许有人会说为时已晚,但对于她来说,一切都是恰到好处的机缘。
在大四之前的学年里,她积极参加许多校内外素质拓展的课外活动。她热心公益,尝试着做了义工、参加支教,她认为这不仅是帮助了他人,也是无形中发现自身的可能性。
她在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在话剧演出中表现出色,在民俗学社中担任社长,她在考研之前的时光里尽可能的展现了自己的能力与实力。
在大三下学期决定考研时,她逐步卸下了担任着的学生职务,将自己的责任缓和又稳重地交给了接班人,随之一心一意投入考研这场无声的战斗。
在备考刚开始的时候,李碧云坦言自己是斗志昂扬的,她知道在此之后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但她也相信只要是真的想做到的事情,全力以赴一定会成功。谈到传播学,李碧云的眼睛仿佛透着光,整个人都散发一种愉悦轻松的气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每天学到的知识都当成新知识,这样一来就会觉得自己赚了,所以我一直都是在开心地学习着。”
但压力和焦虑是人之常情,她在大四来临之际也曾感到一些茫然不知所措,感到自己那颗焦躁不安的心的跃动。李碧云并没有被这些突如其来的小情绪所左右,她依然坚持每天七点半之前吃完早餐到达图书馆,保证在图书馆有十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图书馆往往都是挤满了刻苦考研的人们,空气中默默透出一股压抑的火热,有时候呆得太久,会有些犯困乏累,于是李碧云将自己在图书馆的休息时间严格得块状划分为五分钟、十分钟,以短暂的休憩来进行更长久的学习。偶尔压力突然涌上心头,她就会晚上到操场跑步,和自己对话,理智地感受自身的负面情绪遂平静地面对压力。
天不负,苦心人,坚持日复一日,也就打磨出了一份坚实的基石。到考研后期,她想着用自己最坚定的信念,融汇所有的付出,得来一份对自己的交待。现在她谈起自己的经历时,只是淡淡一笑,无数风华尽在此间,但这一切并不简单,很多的努力和漫长的坚持,终点的路差一步就会是另一番天地。
信念就像长江黄河的源头,从一湾小溪认真决定了星辰大海的方向,自此奔流不息,波涛汹涌,不至不休。
“细细思来,精确判断,一但选择,坚持到底。”这就是她。
得良师益友,方成最温暖的前行
人是群居动物,没有人是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来实现成功的目标的。逐梦途中,会有迷茫和无措,会有打击和失败,会有退缩和怀疑,在这些时候站出来拉我们一把的人,在这些时候依旧不离不弃的人,值得我们铭记一生。或许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帮助和鼓励,在不经意间就为成功推波助澜。
“感谢我们之前的班导王志清老师,她是一个特别有古典气质的老师,对待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温柔,她鼓励我们不断尝试大学生活,想做好的事就认真去做,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说的就是她了。”李碧云自身性格温和近人,可爱又俏皮的她却又给人一种稳重安心的感觉,这大概就得益于她的大一和大二的班导王志清老师了。美人在骨不在皮,这种从骨子里流露出的气质将会是伴随她一生的美好。
“田幽默和严厉,让我学会既要乐观又要全面地处理各种社团事情。”田茂军老师是她担任民俗学社社长时的指导老师,从参加社团到成为社长,李碧云说自己从田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性格,在考研过程中帮了她很大的忙,并且这种性格会受益终身。
李碧云大四的班导是他们的辅导员任倩,李碧云亲切地称她的班导为“倩姐”,她说在考研复试的阴雨天里,倩姐如明媚春光般的存在。
在考研途中,李碧云也不是一个人,她有三四个关系特别好的研友,她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监督,互相成就了彼此一个更好的自己。她们会互相吐槽专业考试范围太广,会互相开导,还会比谁起得早,聊图书馆里哪个男生最帅。她们会在吃饭的时候一起聊天讨论英语句子的语法成分和结构类型,会一起聊自己对未来的构想和自己的人生规划。除了朝夕相伴的研友们,我院本身的考研学习氛围也是相当浓厚,处处都可以看见认真备考的同学,使李碧云有了很强的学习动力。
“遇见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和朋友,很感谢他们。”李碧云表达了自己最真诚的感谢。
“滴水之恩,念念不忘,善良诚恳,有情有义。”这就是她。
有悉心陪伴,方为最鼎力的支持
有人说,备战考研的日子是黑暗且痛苦的,风起云涌,日升月落,摇晃不定的陆地,找不到救赎的方舟,孤寂在呼啸,黑暗中只能踽踽前行。
“考研比高考更难,高考有老师同学一起,是一个集体性的挑战,而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一个人要活成一支队伍。”高考是一座独木桥,没有其他路可以选,没有退步、没有挣扎,于是不会质疑自己,也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选择,而考研的路是自己选的,所以考研总是蒙上一层更大的压力。
所幸她的身边,总围绕着爱心与关怀,给予她宽慰与动力。除了研友在身边切实的陪伴,家人的支持和信任也陪伴了她的考研路。
其实对于跨专业考研,李碧云内心有着几分惶恐和畏惧,但她的哥哥说:“想做什么就去做,我相信你。”哥哥的鼓励和支持让她坚定地选择了跨专业考研这条道路。而事实证明,她真的可以,她值得被这样全心全意的相信。
李碧云的爸爸妈妈也一直背后默默的支持着她。她的父母对她抱着巨大的希冀和信任,却又害怕给她过多的压力,默默的将那些带有希冀和督促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看似轻巧,实则重万钧的一句:“别太累着了。”直到李碧云确定被中南大学录取之后,父母才开心地说道:“恭喜你,愿望成真。”
陪伴,一个简单纯朴的词,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一种给人依靠的信赖,一种惬意芬芳的欣慰。正是这些陪伴给了李碧云无穷的力量,所以风沙走过石来过,任它东西南北风。一旦选择了这条道路,便有了更加坚定且不停歇的脚步。飞沙走石,狂风暴雨,成功路上,永不言弃。
人生很长也很短,所以我们每一个决定都是那么重要,一但决定了就请坚持下去。遵从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梦想,烛火微微,有希望便永不言灭。太多不平凡的开始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句,正如李碧云的座右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学姐寄语:
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为了自己的目标,知道该怎么去努力,在为目标拼搏奋斗过程中全力以赴,不给自己留遗憾。即使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也会出现新的可能,一边认清现实,一边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继续努力,像一棵树一样,像上生长,向下扎根。我们,一起加油。
学生编辑:刘欣然许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