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链接:符文涓,08级新闻一班,考取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五百米,四百米……从图书馆到寝室楼的路上,符文涓一个人走着。这次,她从图书馆逃了出来。“每天要背的单词忘记的总比记住的多;每天要看的书合着的总比翻开的多;我有时会想,如果我考不上,怎么办?那些我浪费的时间和青春又该如何讨回?”一路想着,一路哭着。脸上的湿意渐重,宛如滴入水潭的墨滴,一圈一圈,将心中的苦闷压抑蕴散开去。来到寝室门前,符文涓清了清嗓子,收住了还在眼眶打转的残留液体,擦干净了脸,深吸一口气推开门,“亲们,我回来了。”
时空交错,眼前晕黄灯光下浅笑嫣兮、轻松肆意的容颜与一年前那个哭得惨兮兮的身影重叠,让人有些晃神。4月1日,符文涓得知自己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少数骨干计划研究生录取,此时再次谈及那一路的失控,她略带羞涩,却又笑得释然,“或许考研的人都有那样的一次经历吧,当情感超出了心理承受的阈值,那一瞬间,人总是需要宣泄的嘛。”周身透着随意与自然,双手交叠放在腿上,有点像个小朋友似得直直地坐着,时而抬头抿嘴一笑,时而低头敛眉,陷入了回忆。
符文涓考取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全称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又称“民族骨干”、“骨干计划”等,目的为西部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骨干人才。她坦然道,相对于其他同学的380、390的高目标,自己少干计划240分国家线的分数,考研压力还是减轻不少,而南京大学少干名额比较多,也是自己与其结缘的原因之一。但是同在考研路上,该做的功课一样也不会比别人少:不断的重复那些小蝌蚪似得英文单词,每天的亲密问候丝毫没有让记忆手下留情,第二天继续和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纠缠不休;暑假期间,和考研大军一道留在学校,过着图书馆、寝室、食堂的三点一线生活,一遍一遍地梳理着专业书;午休时便趴在高高摞起的书堆后面,抓紧那一星半点的空闲小憩……如好友陈律言所说,那是一段过着如和尚般的清苦生活。
考研期间好友之间的相互鼓励和扶持让她安心不少,陈律言、李哲、易洋……一个个名字从她的嘴里说出,都带着感谢与温馨。“自己平时要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制定计划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贪多求快,一步一步地心里踏实嘛。”
谈到日后在南大的学习,符文涓对名校浓厚的书卷氛围心生向往。考研期间沉下心来看书让自己在专业方面学到了不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在一流大学里加强专业素养的决心。也和导师陈文敏老师聊过研究方向的问题,觉得时下政府新闻以及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方面的课题研究有挖掘的空间,毕业之后也可以找到相关的工作。
都说青春是激情与理想的综合体,那么色泽冶艳,散布着热情与汗水的红色无疑是青春的外衣。要在自己的角逐之路上尽情释放生命的能量,才能浸染出那一抹浓烈的色彩。红,当符文涓正式接到染就红色外壳的录取通知书时,一定会笑的更加灿烂。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仿佛要将法国南部明媚的阳光揉碎洒入画中,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生命体。
符文涓的大学四年,院学生会、民俗学社、广播站……大大小小的活动都留下了她活跃的身影。大一的时候担任08新闻一班副班长和民俗学社文艺部长;大二,担任了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和民俗学社社长;大三还担任校后勤产业处办公室助理。符文涓比较擅长英语,校内的英语卡拉OK大赛、英语短剧、英语朗诵与演讲等各项活动与比赛也频频获奖。
大二恐怕是符文涓最焦头烂额的一年。学生会和社团活动时常会有冲突,常常是刚结束学生会的会议,又要马不停蹄地赶往民俗学社的会场;社团的事情零碎而繁冗,成员内部之间也需要磨合和调剂;为了院元旦晚会的节目竹竿舞,自己在网上看视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然后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直到晚会上整齐划一,豪气冲天的竹竿敲击声响彻小礼堂,直到竹竿舞一次又一次地被邀请演出。
“处理紧急问题时需要可以抗压的心理素质;处理棘手而繁杂的事件可以锻炼自己的处事能力;而不断地与不同的人群打交道,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自己也会收获不一样的心得。”符文涓谈到,如果自己仅仅是08新闻一班学生这一个身份,如果没有在学生会、民俗学社这些平台,可能就没有机会结识其他场合那么多的朋友,也不会那么丰富的经历和机遇。
这些成绩于符文涓而言,可能更多的是能力的锻炼和对自己的证明,但去己略小学支教,那站在讲台上的十几二十分钟,对符文涓来说,或许有不同的意义。那是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20多个人睡一间巴掌大的小房子还是让符文涓惊讶不已。符文涓说,小孩们都黑乎乎的,看上去很脏,但衬着一双双眼睛却格外得大,格外得亮。当自己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望着台下端坐着的学生,那种迫切想要教给他们点东西,那种身为老师的责任感与义务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这样的情感可能很俗套,但是当自己置身于那样的环境下,你真的会骂自己,凭什么你过得比别人好那么多,而凭什么你又不珍惜?”
大学四年生活的足迹,让符文涓感到充实和满足。像向日葵尽情绽放,追逐着阳光一样,她也在追赶着自己生命中的精彩。“至少我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我不太适合一直坐下来看书学习,我会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去了解不同角色的自己。”于是,就这样本着青春的冲动与热忱,她肆意地去涂抹生命中亮丽的黄。
考研期间,她会突然情绪崩溃,哭得一塌糊涂;在民俗学社担任社长时,她也会因为棘手的问题而跳脚抓狂;考研之后,她又陆续参加了选调生和公务员的考试,但由于准备不充分,选调生没有考上,公务员也希望渺茫。这对更倾向于找工作就业的符文涓来说,不能不说有些失落。但能够去一所理想中的大学深造,也圆了她一直以来的梦想。现在既然已经决定要去读研,符文涓也告诉自己要把握好机会,去继续自己的学生时代。
选择新闻这个行业多少受了些家中环境的影响,从扎着两个小辫的时候起,就经常看见周围的叔叔阿姨们拿着话筒,对着镜头神气活现地说话,对新闻的新鲜感和好奇劲儿也一直伴随着她走进了大学。而和大多数新闻学的学生一样,现在的自己对于新闻,淡了一分想象中的天真,多了一分在现实之下的成熟。在电视台实习期间,自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接触着媒体一线:在演播室观摩节目录制的全部过程,了解录播流程;在编辑室看老师如何剪辑,了结采编的注意事项。更是跟在老师的屁股后面,上演了一出“十万个为什么”。也不能免俗地被老师批到:“拍这个播出?想都别想!”于是记住了“有些东西就算拍了也不能通过,就算通过也不会播,就算最后播出了,你一定会挨批”这样的话。
符文涓说自己太过于感性,也太纠结于得失,所以活的不够洒脱。拿得起,放得下,简单的六个字,要做到又岂是竹筒倒豆子那样简单随意。很女人的性子让她的生活里或多或少带了几分感伤的蓝色,于是会很羡慕好友陈律言那样的“纯爷范儿”。不过生命中本就有得有失,也无所谓一帆风顺,圆满与缺失只不过是上帝给予世间百态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已。不管这个世界下一站迎接自己的会是什么,符文涓相信,自己都会有勇气面对。
男闺蜜李哲笑言,“符文涓是我们全班男生公选出来最贤惠的女生。”
死党陈律言补充,“涓子是个特别能为别人着想、考虑的人,和她交朋友,赚了。”
导师陈文敏老师盖章,“她是传统老实的娃,不算是特别聪明的,但是有目标、特别勤奋。好姑娘,让人放心。”
一个人从来就不会只有一个侧面,而一段生命也从来都不会只有一种色彩。闻一多先生说:“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符文涓的青春,只因一抹红,一抹黄,再加上一抹蓝,便渲染出了七彩绚丽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