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吉大医院对面的这家休闲吧里见到李正龙的时候,还是不小的惊讶了一下。
胡子刮掉了,也剪短了头发,整个人比上次见到时精神了很多,唯一没变的是那黝黑的皮肤和那一双深沉的眼睛。“以前他们都叫我‘李教授’,因为我显老嘛!”他玩笑道,点了一份红豆酸奶,而此时我也得以细细地观察他:蓝色T恤、齐膝的运动短裤、拖鞋——俨然是一位普通学长的模样,倒不像人人口中传颂的“神”——这一切,让我更加想了解他和山那边的故事。
从大二开始,李正龙就在一个叫做“拉忍”的地方义务支教当地一所小学。拉忍,是苗语的音译,即山和天之界,位于凤凰县城腊尔山镇。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凤凰山区应该是山清水秀的地方,但拉忍村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人的毅力是一种很大的考验。腊尔山海拔1200多米,因属高山喀斯特地貌,这里没有碧绿的青山,并且四季严重缺水。拉忍村地处偏远,离腊尔山镇还有20多里的山路。150多户人家,60%的村民还处于贫困线以下……
在这样一个可以说是“严酷”的环境下,李正龙默默地义务支教了两年多,直到2011年9月份,当地学校向我校送来锦旗时,他的事迹才被广为人知。说起支教,李正龙的语气很平淡:“支教在我看来,其实是很自然的去做了,也并非刻意去做什么,就像吃饭一样。”他晃了晃手中的杯子,舀了一勺酸奶。“我老家有一副挂了几十年的老对联,‘书为天下英雄胆,善是人间富贵根’,可以说是家训了。从小父母也都教育我要与人为善,我妈还常告诉我吃亏是福。”
就这样,学习电视新闻摄像的李正龙开始了利用寒暑假和平时的休息时间穿梭在学校和拉忍村之间的支教生活,一边支教一边拍摄反映当地学生教育现状的纪录片。据我们了解到,在他大一还没去拉忍的时候就经常骑着摩托车去吉首附近的乡下给一些贫困儿童送衣物了。他的导师王敏这样评价他:“他可能对自己所做的事说得很少,不过他的确在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是个标准的行动派!”
在对王敏老师的采访过程中笔者还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但李正龙有事必须下山,于是有个村民开摩托车送他下山来,可是由于天太冷那位村民双手冻得通红,李正龙看在眼里没说什么,到了山下的镇里后却特意为那位村民买了一双手套。讲完这个故事后,王老师说道:“这孩子心也细,懂得感恩。”
在与李正龙谈到他的各位恩师时,他经常重复这样一句话:“命是前世修,运是今生缘。”“我很感激李北川老师,我们之间也特别有缘,他教给了我很多的专业知识和人生道理,他后来还把他的地下室无偿给我作为我的工作室用,在那里我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在一个视频里见过那个工作室,中间是一台电脑,右手边的箱子里是满满的制作好的录像专辑,当时李正龙十分自豪地在向镜头展示着。
谈到前文提到过的他的导师王敏时,他笑了,连吃了好几口酸奶,说到:“她是我难得的恩师兼好友。我俩在一起经常开对方的玩笑,我也经常会就一些问题向王老师请教。我们的关系很融洽。”
“我还要感谢两位老师,向军老师和王江生老师。向军老师对我的支教事业帮助特别大,有一次看到他整整一抽屉都是关于我支教的资料,当时很感动。还有我的入党介绍人王江生老师,他在我当班长和学生会副主席的时候教了我很多东西。二位老师对我的帮助真的是非常大的。”我注意到,在说这段话时他的身子一直是微微前倾的。
李正龙,一个懂得默默付出的人,一个懂得淡泊名利的人,一个懂得心怀感恩的人。
李正龙是邵阳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雪峰山下、邵水边的汉子也造就了邵阳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总是感觉得到,在他平静沉着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狂热而年轻的心。
李正龙特别喜爱户外运动,野营、钓鱼、户外摄影都是他的最爱。说起钓鱼他更是兴奋不已,他说他和他最铁的兄弟(笔者注:08级广告班朱勇)就是在老校图书馆前的假山水池边钓鱼时认识的。他还说他有一个遗憾就是没能和朱勇在吉大组织一个垂钓俱乐部。
在李正龙看来,在大学里学生就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应该在乎虚名刻意去过某种生活,要随性一点按自己的想法生活,看好自己想学什么想做什么就吃准什么,专一地做到最好。大学学习当然是重要的,但也要与社会融合,理论和实践应当一环扣一环,缺一环都是不完整的。”他很反感那些抱怨大学环境的人,他觉得吉大图书馆、师资一样不少,还有一个全国著名的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有抱怨的时间倒不如多去那些地方看看,充实自己。
“吉大是平台而不是舞台,只能说自己学的不够好不能说学校不够好,我觉得学校挺好。”他认真地说道。后来我们讲到对“男子汉”的理解时,“男人就该血气方刚,应该有点脾气,我不喜欢娘娘腔的男人,真的!” 他很兴奋地撸了撸袖子抢着说道。“还要大气能舍得吃亏,交朋友也要认真,泛泛之交倒不如萍水相逢。”据我了解,他朋友不多,但是每个人都肝胆相照,颇有古风。
“静水流深”这四个字也是李正龙的老师们对他一致的评价。他的确像一潭深渊,如果仅仅从外表来看的话,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眼前这个拿着酸奶不爱说话的人背后竟有那么多的光环。
无论是大二期间“班长”的头衔,还是大三期间“学生会副主席”、“中共预备党员”的身份称号,亦或是拉忍孩子口中的“龙哥哥”,拉忍村民嘴里念叨的“小弟”,每一种身份李正龙都处理得游刃有余。他是老师眼中“踏实爱学”的学生,是同学眼中“低调实干”的青年。
他爱好摄影,靠自学拿到了“高级摄影师”资格证,而且他依靠这门技术接单子帮人拍照挣钱,挣来的钱也全部拿去资助了三个辍学儿童。之前为拉忍小学学生一直奔波的“免费午餐”计划现在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9年获得“优秀班干部”称号
2010年吉首大学首届DV大赛获得优秀电视新闻奖
2010年吉首大学“中天杯”新闻专题策划大赛三等奖
2011年编辑MV“你是我的眼”获得首届西安国际影像节二等奖,获得湖南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二等奖
2011年主创MTV“军歌嘹亮”获得首届西安国际影像节三等奖,获得湖南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三等奖
2012年,被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授予“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
2012年,获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
2012年,被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团省委、省人社厅评为2011年度“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并作为湖南省团员个人代表在湖南省庆祝建团90周年的大会上做发言……
这样的一份份荣誉,在任何一所大学的任何一名学生的身上,都足以让他与众不同。但是背后的努力与艰辛,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李正龙的成功并没有令大家感到特别惊讶,因为在笔者几日来的采访中所有人对他的印象都是:不爱说话,不爱宣传自己,有想法也有着极强的行动力。
在采访过程中,李正龙接了个电话,随后他一脸歉意地说:“是投往深圳的一份简历有回音了,朱勇帮忙投的,是一家地产公司的媒介。我在考虑要不要去参加他们的面试。”但是另一边,却是拉忍村的村民写了一封联名请愿书。一共150多户人家的拉忍村中除了几户出去打工的,在村里的147户人家都摁了手印的这封请愿书翻山越岭寄去了团省委——村民们请求让李正龙以选调生的身份留下来,他们舍不得他走!“对于未来,我是很坦然的。如果组织需要,派我去拉忍,我有一腔热血,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我就去搞自己的本行。”
又是一年的毕业季,在每个人忙着为自己的简历上贴金的时候,他对于自己在大学期间支教的经历却缄口不提。我很好奇地问道:“你不觉得这份荣誉能为你带来更好的机会吗?”他依然一脸平静的样子,玩着早已经空了的杯子,淡淡地说:“荣誉不是我需要的,我更相信自己的实力。我也说了,支教对于我来讲就像吃饭一样正常。”他不想把支教的的经历当成一个光环和筹码,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着充足的自信,的确,他有这个资本。
他的QQ空间里,在一张支教照片下有人这样问他:“你为什么到处跑啊?”他回复道:“不趁年轻的时候多出去走走,老了可就走不动了。”照片中的他正手持摄像机记录一位拉忍小学的学生写作业时的场景。
中国人自古是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李正龙,这个时时刻刻在行走的吉大学子,走过大学四年,他的包裹里收获了满满的回忆和荣誉。谈到走过的路时,他深情地说:“吉首大学给了我荣誉,也让我在今后的旅途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时刻记住我是一个吉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