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光荏苒,一转眼,由1958年建立的中文系到2002年成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再到现在,已54年,54年说长不长,说短它却是半个世纪的跨度。而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已不断发展壮大,学子们一批又一批地从这里起飞;在这里,他们迈出了自己梦想的第一步;在这里,他们努力践行着“真、善、美”。(组稿:万贝)
马宏娟,我院04级汉语言专业学生,是我院第一批研究生,攻读文艺学专业。作为吉首大学文学院第一批研究生,她说她对文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04年进入吉首大学开始了汉语言的学习之旅,不管是在本科读汉语言时还是在研究生读文艺学时,她眼中学识渊博、温文儒雅的老师们对学生特别好,本科以及研究生的导师向成国一直以来的鼓励和帮助也是她保持向前的最大动力。七年的大学研究生生涯在她的生命里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她回忆着学校的一切,说:“吉首大学优美的自然环境,浓厚的人文环境,良好的学习风气,在最美好的时光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影响。”她在与笔者的交谈中说:“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走上‘老师’的道路,也许是报社的一名记者;也许进入了杂志社。”
研究生读完之后,她便南下工作,来到了广州,教授大专生,在老师的影响下,不管是怎样的学生,她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工作了3、4年,成了家,有了孩子。工作也有了变换,唯一不变的还是和文学院的师生情谊,逢年过节的祝福是不断的联系。现在的她在安徽省第十中学当老师,还是依旧记着文学院老师的教诲。
她对笔者说:“在文学院的日子除爱情之外,最大的收获便是这么多同学和老师的情感,到现在还依旧和当年文学院的同学老师联系交流,最美好的时光在文学院,希望文学院的人才越来越多,同学老师开开心心。”
电话里传达的是不变的感情,是内心的“真、善、美”。(通讯员 林 汝)
2012年12月8日是吉首大学文学院十周年诞辰,满怀期待的心情,一位名为张新的女士送来了对母院的祝福。
张新,我院04级的文艺学专业学生,也是我校第一届研究生,她爱好游山玩水,是个性格温和的北方女孩,家住河南洛阳。
进入吉大前,张新从未来过南方,在南方生活和学习是她的梦想,吉首大学给了她实现这个梦想的舞台。当时她所在的文学院是清一色的女孩子,张新的宿舍在清净的半山腰上,教室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沈从文研究所,据她回忆,当时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丰富,院里资料室也有大量资料,这些都为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她深深感谢院里提供给她的各种学习机会。她说:“当时院里组织了很多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了许多知名院校的教授、博士来校讲学,高层次人才的敏捷才思让我足不出户的就可以感受得到,让我受益匪浅。还有乡野采风活动,我特别喜欢。将近毕业时院里还为我们安排了实习,这要特别感谢院里给予的机会”。她说一个人在某个地方生活三年就可以自称家乡在此,张新在吉大度过了愉快的三年,这样看来她的第二故乡就是吉首了。
张新现在在广东一所大专学校当教师,教授经济学,每周课量20节左右。对于她的工作,她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心理调试过程,她的工作是与专业不对口的,现在的她更加珍惜一切的学习机会。她说:“我喜欢这份工作,原因是这可以让我继续呆在学校。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一直感恩于心,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当一位教师。”
张新现在有一个美满的小家庭。她有一个宝宝,强壮活泼、开朗可爱,正蹒跚学步中,张新说:“成为一位母亲我最大的就收获就是能更加深刻体会不同角色的感受了,现在的我更加懂得了天下父母及像父母一般培养我的学校的不易了。”
张新,一个曾今跟我们一样在吉大文学院学习的学子,经历了十年的岁月洗礼,她的生活一天天在改变,但没变的是她那颗依旧敬爱文院的赤子之心。(通讯员 刘银春)
大学是医愚的处所,大学是求知的殿堂,大学也是塑造人格、积才增智的地方。我的大学,生长在湘西吉首;我的大学,植根在吉大文学院。吉大文学院,一个发祥于创校三系之一中文系的学院;吉大文学院,一个具有50余年人文传承的课堂。岁月更迭,不改建系立院之志;换名改貌,不减薪火相传其诚。
十年辛苦不寻常,母院用她博大的胸怀,吸纳省内外贤士、滋养莘莘学子。大学四年,我沐浴于母院的关怀与慈爱下健康成长;大学四年,我秉持“求真、向善、完美”的院训砥砺求索;大学四年,我在师长的谆谆教诲下受业解惑,在师长的无私提掖下勤学精进。
我是年青一代,是幸运一代,我是承袭母校恩泽,汲取自然湘西、人文湘西精华的一代。如今的我深深感谢吉大文院三年的尽心培养,是她赐予了我足够的能量,让我成功的立足在了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致力于工作多年,我一刻也不曾忘怀学院历任师长筚路蓝缕的精神财富,一刻也不曾忘怀学院对我的教导和栽培。倘使有人问除了故乡之外对我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是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吉首大学文学院——这方人文胜地,这处隐秘在我内心深处的心灵家园!
十年华诞之际,我衷心祝福吉大文学院,祝愿她明天的道路越走越宽敞,祝愿她在立足武陵、辐射周边、育才教学、传播文明的蓝图上书写更为壮丽的华章!
春华秋实——今年12月,正值文学院建院10周年庆典,我们远在工作的学子由衷感谢母校三年的培育与关爱,感谢曾经给过我们热忱与奉献的每一位园丁,你们在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同时,更是传承与谱写了吉首大学文学院辉煌的传统与隽永的华章。
当初我们满怀憧憬走进吉首大学文学院的那一刻起,就被她——朝霞映辉的建筑、治学严谨的院风、激情四射的同学、诲人不倦的师长——所深深沐濡浸染,三年的学习生活所享受的这一切是一笔多么宝贵的人生财富啊,至今回眸,思绪仍意犹未尽。在此之际,我们想对母校说:三年来我们很勤奋很努力,我们没有让文学院失望。
这几年,我们带着母院的谆谆教诲与祝福,纷纷踏上了工作岗位,我们要感谢文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深造的宝贵机会,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对此将终生难忘。
我们要感谢文学院的领导们,特别是简德彬院长、田茂军院长、张书记等领导三年来对我们第一届研究生的关心与帮助,是你们的关怀与支持给予我们力量和信心,激励我们去不断奋斗进取。我还要感谢我的导师张建永老师,文学院的向成国老师、胡炳章老师、刘晗老师、禹建湘老师、罗博士和邓谦林老师等,你们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和充满人格魅力与学识素养的人文品格,不但给我们打下了厚实的文化基础,更使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学会了勇敢与坚强、自信与务实。谢谢你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继续秉承吉首大学的校训,“凤飞千仞,薪传八方”,传递文学院的精神,永远以吉首大学文学院为荣,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精彩。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文学院增光,让文学院以我们为骄傲!
最后真诚祝愿我们的文学院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祝福文学院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结束语:岁月静好,每一次的相逢都充满惊喜和愉悦;世事变迁,每一次的改变都能见证我们的成长。事物在绝对变化中,却暗自记下它最初的模样,我们在成长路上,蓦然回首发现,我们对培育我们的文学院那份感情,早已在内心里种下深深的眷恋,阳光路上还有我们最初的梦想和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