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年风雨,十年成长,十年的荣耀与努力,我们共同在见证。三尺讲台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激情昂扬,他们挥斥方遒,他们指点江山,他们激扬文字!他们带领着一群求知的少年,走进那知识的“桃花源”!他们就是文院的灵魂工程师——全体教师。组稿 万贝
十年,一段不短也不长的时间。可是,它却见证了一个学院的成长与发展。十年,一段不深也不浅的时光,它却诠释了一位白发学者的呕心沥血。文院的十年,是他们用青春岁月所哺育的。十年间,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文院的“桃李”也已遍布世界各地。而他们的青丝却早已熬成了白发。
在文学院新闻网站的页面上,我们能看到这样一幅对联:文著义担两重任人人堪负肩,马行龙至十华年步步可圈点。没错,它出自“白发先生”唐生周教授之手,同时也真切的概括了唐教授对文院这十年发展的感受。肖校长在庆典上发言时讲道,对文学院最深刻的印象之一便是这位“白发先生”。他那渊博的学识,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学术研究认真执着的态度,无一不让我们动容,深表敬佩。而他在上课时亲切的笑容,幽默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爱护,想必是学生们爱戴他的原因。当问到唐教授对学生寄予什么样的希望时,他答道: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品格,从高处着眼,能有符合社会发展的自己的思想,而不是随波逐流。”这一番语重心长,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在心。同时,唐教授也希望文学院能有更多的人才和成果,学生们能扎实的学到东西,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十年,文学院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对未来充满激情却稚气尚存的新生,却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有所成且成熟稳重的毕业生。他们用青春浇灌着文学院这棵“小树”,却未发觉自己的鬓角已生华发。不论再过多少个十年,我们都将对这些可爱的老师们怀有感恩之心。岁月,请你别伤害他们。(通讯员 唐数芳)
恢弘的气势,铿锵的字句,文学院师生联袂上演的朗诵节目《飞越关山》让台下的观众掌声阵阵,反响热烈。
是出席的老师嘉宾,同时也是演出人员,李龙泉老师身兼两职,但笑容却始终洋溢在他的脸上。在谈及院庆的准备工作时,他觉得虽然有些忙有些累,但是却让他很开心,文院学子的蓬勃朝气让他好像回到了往昔。“文学院风风雨雨的十年很不容易,作为一名教师很荣幸能够为母院唱一首赞歌,希望她能继续飞越关山,再创佳绩!”
作为原中文系的毕业生,他觉得十年院庆让他有一种很好的归属感,他希望能够继续为学院作出更多的贡献。“现在校内院级竞争很激烈,作为吉首大学的内涵积淀深刻的学院,文学院要趁院庆之机总结过去,规划好未来,在竞争中发扬传统,好好发展。”在采访完结之际,李老师更是诚恳说道。(通讯员 谢耀祖)
2012年12月8日上午十点,我院在吉首大学音舞演奏厅成功举办了我院建院十周年年庆典。
这次的庆典节目,宁珊珊辅导员也是负责之一,我院学生由于在表演等方面并不是专业的,但是大家为了共同成功举办庆典,保证节目的质量,所以在海选、初选、复选的过程中都是严格把关。
宁老师说,最为感动的还是《梦忆江南》这个节目的女生,原本这个节目初选时只有五个人,觉得节目不错,就是人少了,后来临时加入了5、6个人,这个节目对于动作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每天都能在总理楼下看到这几个女孩练舞,在节目中有在地上完成的动作,但大家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在这12月的天气,女孩们每天还得在地上打滚。在院庆庆典当天,《梦忆江南》这个舞蹈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的肯定,终于是付出与得到成了正比。
院庆结束后,宁老师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当演出完成后,自己也舒了一口气,我特别感谢为我们整台联欢会付出了将近一个月的排练时间、精力的舞蹈歌唱演员,我觉得她们真的是幸苦了,自我感觉院庆还是比较成功的。”
正是这么多人的努力,才得到了文院十年庆典的成功。文院十年走来,多少努力,多少荣光与心酸,我们一一铭记。只要文院老师学子们共同努力,文院下个十年会更好。(通讯员 林汝)
结束语: 文院十年走来,多少努力,多少荣光与心酸,我们将一一铭记那些陪学生走过数个春夏秋冬的的老师,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