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张晓眉)28日上午,王跃文研究所成立授牌仪式、王跃文《漫水》学术研讨会在怀化学院信也楼会议室连续举行。会议由怀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波主持。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我校正校级督导张建永教授、罗惠缙院长,院长助理吴晓博士,以及何小平、覃新菊、刘兴禄、刘泰然、瞿建慧、姚艳玉、刘泽友、胡晨、陈雪等老师和学生。出席研讨会的还有省财政厅副厅长刘克邦,省文联副主席王跃文,毛泽东文学院培训部副主任、湖南作家网主编谢宗玉,怀化市文联主席杨少波,怀化市作协主席邓宏顺、向本贵以及怀化学院院长谭伟平、副书记吴波、副院长毛克平、张玲、董正宇等老师和学生。
图为张建永教授在王跃文《漫水》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张晓眉/摄
张建永教授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吉首大学祝贺王跃文研究所的成立和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怀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结成战略同盟。他说,王跃文研究所的成立是湖南文学的大喜事,也是中国文学的大喜事;我校文学院与怀化学院中文系的战略结盟将对湘西文化的发展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张建永教授随后以王跃文先生朋友的身份语重心长地给王跃文先生谈了两点建议。张建永教授认为,王跃文研究所的成立对王跃文今后的文学创作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推动力。张建永教授建议王跃文先生要把压力放开,一如既往地走自己的路,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只有走好了这条路,其文学创作成就才会光耀王跃文研究所。张建永教授说,“要成功,要靠朋友;要更大成功,要靠战友;要巨大成功,要靠敌人。”这里的“敌人”是指文学批评,他建议王跃文先生要以开放的心态容纳来自各方的批评,不要为鲜花掌声所迷惑。张建永教授解释说,只有经受得起批评的作家才能最终成为大家、思想家。从历史来看,真正有大成就的作家,无一不是在批评声中成长起来的。真正的作家就是思想家,思想家就是需要你拔出剑来,需要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剑道高手,在相互拼搏的过程中,你就会走向成功。如果对手只是一个挥舞蒲扇的人,那你的那把剑就荒废了。
张建永教授最后评价王跃文是一个深刻的、身上流淌着楚文化、湘西文化的作家,而这些文化元素是能够长成大树,成为汹涌大江大河的。
图为参加王跃文《漫水》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合影(前排左六为王跃文先生) 柴广翰/摄
在自由发言阶段,何小平博士首先转达了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田茂军书记未能到会主持原因,并转达了田茂军书记的歉意。然后就两种感情,两个批判作为切入点,把文学史上沈从文构建的湘西世界,莫言的东北高密乡与王跃文所建构的漫水世界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漫水》是对乡村美好世界的赞颂以及作家王跃文先生对乡村文明所表现出来的忧伤。覃新菊教授从创作资源角度分析了王跃文小说集《漫水》,并就自己对《漫水》的理解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乡土叙事对当下乡土书写的影响。第二个是作家王跃文所写的乡土模式,对70年代以后的作家提供了怎样的启示和探索之路。王跃文就覃新菊教授的提问作出了相应的回答。刘泰然副教授“从自然到历史——《漫水》文本中的生死主题”来解读《漫水》的生死描写;姚艳玉副教授则从话语权的角度来阐述《漫水》的思想意蕴;胡晨老师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了《漫水》,进而剖析作家在创作这样一部小说所持有的追求旨趣;刘泽友副教授从如何给作家定位问题以及王跃文在当代文学史上地位引入话题,从整体上对王跃文创作进行解析。与会其他学者的发言,特别是龙长吟老师对《漫水》文本解读都表现得非常精彩。
中午1点,研讨会在一种意犹未尽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张晓眉)
新闻背景:王跃文,男,当代作家,湖南溆浦人。198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溆浦县政府办公室工作,后调入怀化市政府办公室,湖南省政府办公室,业余写小说。198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苍黄》等,中短篇小说若干,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从2001年10月起,专职写小说。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漫水》是王跃文先生新近以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中短篇小说合集,包括《漫水》、《也算爱情》、《乡村典故》、《雾失故园》、《冬日美丽》、《桂爷》等作品。这些小说是作者以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为素材而创作的,作品风格翔实,注重人物内心地刻画,这种描写风格与王跃文先生以往语言辛辣、文笔犀利、针砭时弊的文学创作风格相比,在《漫水》中,语言拙朴、细腻、流畅,叙事清晰、沉稳、优雅,情节笃实、妙趣、感人,整个故事布局中呈现出纯真无瑕、晶莹澄明的山之稳重美、水之灵动美、人之品质美和乡风民俗浓郁美。
《漫水》发表以来,好评如潮,文学圈内的好些人私下都拿它与当年沈从文的《边城》相媲美,认为这篇小说将是下一届鲁迅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边城》已成为了中国文学史的一颗明珠。《漫水》很可能也会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与之相对应的另一颗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