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现场赠书及新闻实践经验交流会在沈研所举行,焦点围绕着一本新“出炉”的新闻作品专集:《闻记起舞》以及它的主人。这是我院新闻系学生出的第一本新闻作品集,其作者是2004级新闻一班的学生,胡必雄。
说起胡必雄,认识他的人出现在脑海的第一印象便是温文尔雅、谦逊沉稳,他话不多,但是脸上总会带着温和的笑容,给人一种很舒适、亲切的感觉。在学弟学妹的眼中,他是一个有点“传奇”的人物。大学期间的胡必雄同学曾担任过文学院学生通讯社副社长、校学生通讯社社长、《吉首大学报》新闻版、教科管理版实习编辑。大学学习期间,他在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外,积极从事新闻实践,成果显著,曾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现代文明画报》、《湖南日报》、《家庭导报》、《团结报》、《边城视听报》、《吉首大学报》等报刊发表消息、通讯、散文等各类作品200余篇,在校期间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余项。在这些奖项中,他的新闻评论作品《不该再“冷落”大学语文了》不仅荣获了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2007年度湖南省好新闻二等奖,同时还获得了2007年度湖南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评论类特等奖。
为了更多地了解这个大家眼中的“传奇”人物,在一个安静的雨夜,我们和胡必雄一起走进了他曾工作过2年的学通社办公室,对他进行专访。
帘外雨潺潺,带给人一丝丝清凉的感觉。我们的话题从5年前他刚刚结束高考的那个夏天开始。
2003年的夏天对于故事的主人翁来说,是无法抹去的伤痛记忆。高考的失利对于早有心里准备的胡必雄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一届届的高考摧毁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线,很多人也因此走向萎靡和堕落。和最平常的人一样,胡必雄也感受到了迷惘无助,但是,最终,他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没有选择复读,他拭去眼角残留的泪水,努力让自己的心境平复下来。他知道,依凭自己的分数,读本科是不可能的,“何不选一所本科院校里的专科专业先就读,然后再争取‘专升本’?”这念头让他茅塞顿开,似乎也看到了希望的所在。对,有机会的话,先选择一所本科院校里的专科专业就读再说!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或许得感谢命运的安排,胡必雄幸运地被吉首大学影视节目采编与制作专业(专科)录取了。走进这所以本科为主的高等学府,那时的胡必雄,心是自卑的,甚至在身份认同方面,他总觉得矮人一截。但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胡必雄下定决心,选择奋斗。因为,他一直笃定的认为自己是一棵野草,只要有阳光雨露的滋润,就一定会蓬蓬勃勃地生长!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的驱使,胡必雄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进。时光飞逝,他从来没有妥协,没有放弃过……
读专科时,胡必雄所学的专业是影视节目采编与制作,主要是跟电视节目制作有关,但他却对新闻写作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在当时的班主任张璇老师的指点下,他加入了一些学生社团,这其中就包括我院学生通讯社。在学通社,留下了他太多太多的回忆,也正是在这个以新闻实践为主的学生团队里,胡必雄不断进步、成长,从通讯员到记者,从院学通社到校学通社,从记者到校学通社社长,他一路风尘扑扑地走来。在这条成长的道路上,他哭过,也笑过,获得过很多的荣誉,也克服了太多的艰辛。
一聊起学生通讯社,胡必雄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笔者,还记得他头一回参加院学通社记者招聘面试的时候,他是最早到达面试现场的,也是第一个参加面试的人。面试成绩公布,他通过了,心中一阵窃喜。但是,后来却听当时负责面试他的宋崇立、陈杰两位师兄“很负责任”地告诉他:“其实你面试时的表现一般,最让我们欣赏的是你的态度,就凭你提前半个小时到达考场,我们就一致认定你可以通过了”。这让他内心又惊又喜。不过,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胡必雄就勇敢地告诉自己:“起点低并不可怕,既然好不容易得到了这么一个机会,我一定要好好利用、争取早日锻炼成才”!
虽说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但在加入院学通社之前,胡必雄根本不知道新闻写作为何物,采写新闻非常吃力。整整一个学期,他只在学院网站上发表了两篇小“豆腐块”。“一篇估计是编辑老师看我很久没发稿,很费劲地修改好了,为‘照顾’我的积极性有意而为之;而另一篇则是大家都准备放寒假回家了,没有时间写,我才有机会‘逮着’空档发了一篇稿。”胡必雄笑着告诉笔者。
在那个只发表了2篇稿件学期,胡必雄采写的稿件居然多达50余篇。
那段日子,真可谓是“炼狱”,可是,挫折和困难并没有吓倒胡必雄,他一直积极主动向优秀社员学习,坚持写稿投稿。在李端生、田茂军老两位师,宋崇立、陈杰两位师兄以及好朋友匡颜的帮助和鼓励下,慢慢地,他在新闻写作方面摸索出了一些“门道”,写的稿件不再是“四不像”,新闻写作渐渐地成熟起来。
后来,经由学校的统一安排,他们2003级影视专科班从大田湾老校区搬到了砂子坳新校区。对于很多同学来说,环境的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调整过来,特别是新校区周边什么都有,各种新鲜、有吸引力的事物让很多人想到处去尝点新鲜。但是,胡必雄却全然顾不上这些,他一头“扎”进了通讯社,因为一直觉得不满足的他,非常想“挤”进校报实习。校报的人才是非常多的,有很多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在排队。面对残酷的竞争,他没有被吓倒,而是以“初生牛犊不惧虎”的精神,“厚着脸皮”跟在校报的师兄师姐后面一起采写新闻。对于胡必雄来说,苦点累点都不过是小事情,重要的是可以学到知识和经验。
三年的专科学习很快就接近尾声了,即将毕业的时候,胡必雄果断地选择参加学校“专升本”考试。经过三年的扎实学习和积极实践,胡必雄以优异的成绩如愿升入了我院新闻本科专业继续深造,这也圆了他高考失利后的坚定梦想,为他的人生书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顺利升入本科,可谓是胡必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在专业分流的时候,他坚定自己的兴趣爱好,毅然选择了报纸方向。后来,他担任了校学生通讯社社长,接手了校学生通讯社的组织管理工作,不断的锻炼让他在思想方面也逐渐成熟起来。都说“记者是一支思考的笔”,基于这种思想的引导,胡必雄主动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在校报实习期间,报社老师经常会安排一些采访任务,有时要工作到晚上1、2点才能交稿,但是对于课外知识的涉猎,胡必雄从来都不间断。在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新闻的同时,他还广泛涉猎了新闻理论、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刊杂志,以便充实自己。这些知识的涉猎,让在新闻线索的发现、新闻角度的挖掘、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获益匪浅。
随着新闻采写经验的不断丰富,胡必雄也取得了不少的新闻实践成果,发表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文章。在校报教科管理版实习了一段时间后,他服从报社老师的安排,转到了新闻版实习。
新闻版实习的内容变了,任务量也大大地增加了。写“豆腐块”和组稿编稿是报社的常规任务,但是学通社的事情也是耽误不得的,这让胡必雄深深地体会到:从事新闻这一行,必须要作风严谨、吃得大苦、打得硬仗!
在学通社和报社的时间里,让胡必雄不自觉的就“患”上了“职业病”。由于报纸每逢“7”即每月“7号”、“17号”、“27号”是要编辑稿件的日子,而逢“8”和“9”,报纸就要排版准备进厂印刷了,因此每次到了这几个特殊的日子,胡必雄就会推掉其它的事情,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叫“乐在其中”。直到现在,走上工作岗位的胡必雄,每逢“7”和“8”,总还感觉自己应该有什么事情要做似的。
说起工作,除了“职业病”,那便是辛苦的“跑新闻”了。新闻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很多的新闻来得很突然,甚至有时候就还在睡懒觉或者午休的时候,一个电话打过来,新闻采写任务就到了,此时必须立刻爬起来,奔赴新闻现场。而就单个的专题报道而言,难度也是很大的。前期的策划,准备采访,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收集资料,为被访对象准备充足的背景资料。而开展采访后,还要撰写稿件、编辑稿件,很多的时候,整天整天的在采访,然后晚上要写稿件、有时要写到很晚很晚。胡必雄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的稿件不修改7、8遍是不会投稿的,经常熬夜写稿或通宵写稿,对他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胡必雄也会有很郁闷的时候,有不知所措的时候,有情绪跌落谷底的时候。但是,每一次,他都会从跌倒中爬起,朝着他的新闻路勇敢地走下去。
我院新闻系主任李端生教授在为胡必雄的新闻作品集《闻记起舞》所作的序中写道:“由‘闻鸡起舞’到‘闻记起舞’,一字之差中的共同涵义,被胡必雄同学的这部作品集很好地牵连和诠释:那就是从古至今之人,凡奋发、勤奋和有为者,终将收获正果。晚霞中收获的喜悦,得益于朝露中起舞的恒久”。与其对着晚霞幻想,不如迎着晨光实干。一路新闻,渐行渐远,看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红梅扑鼻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