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万名师生走进武陵山”
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始啦!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他们
每天的生活呢
快来跟先锋君一起
看看各个实践团队在做什么吧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衣计划”科普服务队
7月3日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衣计划”科普服务队联合马颈坳镇团委,在指导老师闫亮、任志君的带领下,前往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举行防溺水入户宣讲及生物科普活动。

(图为团队合照)
宣讲过程中,志愿者向村民和孩子们发放防溺水宣传单,并讲述溺水事故的案例,旨在唤起村民们对溺水风险严重性的认识,并增强他们预防溺水事件的意识。团队成员向村民们讲解了溺水事故高发类型以及关于防溺水注意事项,并特别强调了家长在防溺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督促家长强化安全监管,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同时,他们告诫孩子们牢记“六不准”“四不要”,提醒孩子们要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发生溺水安全事故。

(图为志愿者为村民讲解防溺水知识)
科普活动中,志愿者们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动植物标本及展板,他们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在讲解标本的同时,运用“看家本领”积极拓展生物学科知识,使村民们对于武陵山区丰富的自然生物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讲解过程中,村民们向志愿者提出了众多有关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的问题,志愿者耐心解答,并作出科学建议,展现了志愿者们生物学的知识素养。面对小朋友们的疑惑,志愿者们运用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为其解答,满足了小朋友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小朋友们对于生物知识的探索精神。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介绍展板上的蝴蝶)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小杏仁”社会实践服务团
7月2日,吉首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小杏仁”社会实践服务团的32名志愿者满怀激情地踏上了前往吉首市寨阳小学的征程,他们将在那里开展为期9天的教育关爱实践活动,为当地孩子们带去知识和成长的陪伴。团队顺利抵达寨阳小学后,志愿者们稍作整顿,随即召开工作统筹会。

(图为 志愿者整理行装)

(图为统筹工作会议现场)
7月3日,“小杏仁”社会实践服务团走进矮寨镇石家冲街道矮板村寨阳小学,开展了多姿多彩的艺术教学活动,古筝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志愿者廉慧在活动开始前就来到寨阳小学,调研寨阳小学古筝教学现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授课方案,力求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乐器和音乐的兴趣,让每位上课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

(图为廉慧悉心指导)

(图为古筝课课堂现场)
在教学过程中,廉慧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向学生传授了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在课堂中,孩子们踊跃参与,与大学生志愿者们共同享受了音乐带来的乐趣、教育带来的温暖。

(图为志愿者廉慧教授乐理知识)

(图为学生在廉慧引导下练习打拍子)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传青年”社会实践团
7月2日,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学院办公楼前坪举行2024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学院党委书记杨帆,副院长罗琼,院党委副书记彭俊,辅导员刘建新、吕定红、杜靖以及全体三下乡成员出席本次仪式。

(图为领导授旗)

(图为出征仪式合照)
7月2日晚上,实践团于河溪小学会议室开展主题团课活动,实践团全体成员参与本次团课。团课内容主要围绕“锤炼奋斗精神”展开,团课由院团委书记刘建新主讲,“文传青年”社会实践团成员李语嫣主持。

(图为刘建新主讲主题团课)
7月3日上午,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传青年”社会实践团与湘西自治州榜爷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座谈会,访谈内容以“探索湘西腊肉在传统工艺上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湘西自治州榜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氏腊肉古法制作第二十四代传承人田云宇参与座谈。据了解,“文传青年”社会实践团将作为助播走进榜爷腊肉直播间帮助推广宣传湘西腊肉,助力湘西腊肉传统工艺的保护与留存。

(图为带队老师刘建新与田云宇谈话)
7月3日下午,吉首大学“文传青年”社会实践团在吉首市河溪镇开展入户防溺水宣传活动。旨在通过入户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儿童和家长的水上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志愿者们给河溪镇的村民和儿童分发“防溺水”宣传手册,从游泳安全要点、游泳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等六个方面讲解了游泳安全常识、如何防止溺水。强调了青少年防溺水的“八个措施”。最后,志愿者们带领村民和儿童一起朗读防溺水顺口溜并提出:希望每一个村民和儿童牢记“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图为志愿者入户宣讲现场)

(图为志愿者与河溪镇儿童合照)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物语青年·小桔子阳光成长志愿服务团
7月3日上午,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物语青年·小桔子阳光成长志愿服务团走进砂子坳社区展开基层服务实践,在与社区的双向奔赴中实现自我价值,展现青春力量。
义务支教组的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展开了“破冰行动”、趣味手工课以及英语课等活动。志愿者们用亲切的话语与真诚的笑容温暖着每一个小朋友,细心地指导孩子们做手工,鼓励小朋友们上台用英语自我介绍。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鼓起勇气上台自我介绍,欢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课堂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图为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合照)
同时,其他组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己的工作。后勤组火力全开,合理分工,相互配合,负责着大家的日常饮食,尽心尽力地为志愿服务团提供保障。义务维修组成员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家用电器的维修服务。调研组的成员们也开始有序部署日后的调研工作,制订了详细的调研计划,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宣传组的成员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宣传工作,他们用相机定格每一个精彩瞬间,用文字记录每一个温情画面。

(图为后勤组备餐)

(图为维修现场)
7月3号下午,谭艳文、陈辉以及袁强给志愿者们展开了总结会议。反思今天活动的不足,提醒志愿者们在活动中要多思考做出成效、加强工作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同时活动期间也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志愿者们将会不断成长,逐渐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书写一篇奋斗之华章。

(图为总结会议现场)
人文学院
“高校青年助力产业振兴的
实践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组
6月29日上午,吉首大学人文学院“高校青年助力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组,怀揣着满腔热情,踏上了前往永顺县润雅乡五官村的行程,开启了为期8天的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在于深入探究高校青年服务基层的模式效果、经验教训,为中国高校青年更加高效地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图为人文学院培训会现场)
到达五官村之后,成员们迅速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调研工作之中。他们深入探讨了莓茶产业发展的发展难题和解决策略,通过与当地村民、驻村工作队、各级干部、相关专家面对面地深入交流,力求捕捉到历年高校青年服务五官村发展的真实情况,为解决中国青年服务乡村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提供有效借鉴。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当地村民)
7月1日, 村委会、吉首大学以及传媒公司正携手合作,以“互联网+”为突破口,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吉首大学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桂克印、队员唐业喜、五官村村支书田金旺、润雅乡政府干部刘远国、直播团队合伙人向定文齐聚一堂,共同商议直播助农的具体方案和应对策略。
团队不仅从会议中学习到诸多关于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而且为下一步的调研课题和服务基层的工作构建了新策略。在场的高校青年也跃跃欲试,准备在近期进行一次网络直播带货的尝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五官村的古藤茶等农副产品将通过直播销售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并为当地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和助力村民共同富裕提供有益的启发。

(图为团队指导老师详细了解直播助农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匠心向党”非遗实践团
7月3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匠心向党”非遗实践团的8名志愿者前往湘西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对竹山村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展开调研。实践团成员在村民们的热情中领略了苗族花鼓的鼓乐技艺,体验了苗绣与苗歌的魅力。
通过参观考察、分发调查问卷、实地采访非遗传承人等方式,实践团成员了解了竹山当地非遗文化传承情况与文旅融合新形式。为了让村庄活起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竹山村通过“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山区变景区、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的三大转变。
实践团用心触碰每一寸人文情怀,真切感受苗区非遗的魅力,真正地走进了大山苗族人的生活中。希望用团队青春焕发文化活力,推动非遗文化在现代中绽放。

(图为竹山村村民热情的拦门酒)

(图为志愿者体验击打苗鼓)

(图为志愿者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在实践中做贡献
在劳动中懂辛劳
志愿者们一直在努力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敬请期待下期内容
转载自吉大先锋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d2ASHVwxeLvDr-XUIurFw